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土场作为矿区的典型扰动斑块在受到风力、水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土壤侵蚀甚至滑坡等灾害。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侵蚀程度会有所不同,研究其复垦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在胜利矿区南排土场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的DSM和DOM,精确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量,并按照植被配置对排土场边坡进行了斑块划分,研究了边坡上植被和土壤侵蚀的关系,最终得到如下主要成果与结论:(1)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排土场植被精细提取中。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成功提取了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被高度及植被覆盖度等参数,并将以上获取的植被参数与多光谱影像结合,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精度为88.71%。(2)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细沟侵蚀的定量提取中。根据DEM计算曲率,通过划定曲率阈值确定侵蚀沟的形态和分布。根据距离沟道边缘的远近及沟的深浅,对侵蚀沟中的点进行分级,并通过焦点统计分析统计各级侵蚀平均深度,进而实现侵蚀沟的高精度定量提取。(3)将研究区划分为13个区域,从植被配置、植被覆盖度、植被所处位置等角度研究其与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侵蚀模量越小;2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一个植被覆盖度下限,低于此值,无论何种配置,土壤侵蚀均严重;4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植被覆盖度上限,增加植被覆盖度对于抗侵蚀虽有所改善但作用相对变小。此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但存在上限,就现有的研究区来说1-4(披碱草44%,柠条41%,沙打旺8%,油蒿3%,紫花苜蓿3%)为最优植被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