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树木年代学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_s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植物,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指数资料研究影响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的气象因子以及树木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深入了解东北红豆杉生物学特性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从树木年轮的角度对濒危机制有一定的探讨,对濒危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穆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东北红豆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300多年的树轮年表(1700-2005年)。从东北红豆杉年表的年轮宽度指数变化可以看出在过去300多年以来,东北红豆杉有两个生长高峰:一个是在1770年前后,另一个是在1930年前后;有两个生长低值区,一个在1748年前后,一个在1813年前后。通过查询历史档案资料只发现本地区在1931、1932年发生连续洪涝。东北红豆杉径向生长在总体上呈一种波动式下降的生长方式,在160年左右已达到自然成熟,该地区调查的样本最大年龄达到370年左右。其胸径、树高与树龄总体上具有较明显同步变化,单木样株间存在差异。不同龄级、不同胸径的样株树高变化集中分布在10-15m。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对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与冬春季节最低/平均气温、生长季节降水量和云量、休眠季节水汽压显著正相关,与休眠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以及生长季、休眠季节的风速显著负相关。冬春季节气温、生长季节降水是东北红豆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年轮指数与Wilson重建的北半球气温变化比较发现,东北红豆杉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气温变化,易发生生理干旱导致生长季节树木生长衰退。同时人为因素影响导致东北红豆杉适宜生境丧失以及对该物种的大量砍伐加速了物种的濒危化进程。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具有86、60、29 yr以及3.4 yr显著的周期,并且在这些周期主要存在于1740-1830年和1900-1960年这两个树木生长较快的时间段上。东北红豆杉的这种树木生长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受到了ENSO、太阳辐射周期变化等全球大尺度气候事件的影响。利用东北红豆杉标准年表对该地区过去300多年的夏季6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重建,结果发现,18世纪中期以后降水波动较大,20世纪中期以后较为平缓,没有发现本地区降水存在缓慢变干的趋势。旱涝特征明显,具有阶段性和群发性特点。具有显著的2-4年、10-32、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这与目前公认的ENSO事件、太阳黑子活动等变化周期一致,说明本地区的降水量不仅受局域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电网结构的升级改造,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系统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随天气变化波动明显,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这些不确定性将使电网约束存在越界风险,系统安全性难以保证,常规的确定性优化研究无法满足要求。为分析可再生电源的随机性对电网运行状况的影响,需要在相关研究中考虑上述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考虑不确定因素优化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以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理论研究含风电与光伏接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特点在船舶、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磁场不易调节,需要注入负值的直轴电流进行弱磁控制以抵消增长的反电势。但是由于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额外的弱磁电流将导致大量的铜耗,降低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受电力电子逆变器电流容量的限制,弱磁电流的增加势必会减少输出转矩电流的大小,从而降低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