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译者选取了德国Springer-Verlag(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教育语言学系列图书——《新内容与语言整合情境下的同伴互动》(Peer Interaction in New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Settings)中的第八章和第九章的第一小节作为翻译项目内容。《新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法下的同伴互动》属于学术类书籍,主要是为了传递学术研究的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的译文须再现原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内涵,强调“读者的反应”。这正与学术文本以信息交流为主要目的的特征相契合。学术文本的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在翻译过程中,译文首先要做到忠实达意,其次译者还需要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构成本项目中具体的词汇、句子和语篇对等的一般性翻译策略与方法。这些策略包括:通过语境分析,直译或意译“一词多义”现象,转换词性增加可读性,实现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分译长句,按中文学术文献逻辑重组句子,采用被动句改主动句的翻译技巧从而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语篇层面翻译中,语篇连贯(省略)和零翻译,再现原文的内容,实现对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活动,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的问题,译者总结了一些心得与体会。译前准备是翻译实践的基础,需要全面了解与学术文本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语言风格;其次,译中,需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翻译技巧解决翻译重难点;译后,还需要与同学、导师多交流,多次检查修改,确保译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