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四十年,成功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产业链低端转向高端、生产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我国进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人口、土地、资本、管理、科技五要素活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我国供给侧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关于“供给”概念、“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供给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从理论中认识到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当前措施和仍存在的问题。背景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引发国内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失衡,因此提出了“三去一补一降”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五种措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在供给端的主要矛盾。经过一年多改革的推行,不仅理论上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又结合了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供给理论;同时也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思想理论方面,还有一部分学学者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认识有一定误区;二是劳动力要素结构差异明显;三是土地市场化程度低;四是资本流通阻碍明显;五是管理制度不合理;六是技术创新不足。第三部分主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几项建议,理论上要将我国供给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区分开来,劳动力要素改革中可以从促进教育资源在各文化层次的合理分配、提升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加强地方保护防止劳动力流失几方面进行了建议。土地要素改革市场化,激化土地要素活力。资本要素的改革可以从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加金融衍生品投入入手。管理要素改革从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管理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科技要素改革则是提出了完善法制保障知识产权、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科技要素、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创新动力的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在我国逐步推进,但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可贵的是国家领导人及经济学专家已经从理论上研究了供给侧改革的可行性,众多经济主体在实践上也迈出了探索的步伐。本文通过对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旨在凸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研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