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掺杂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dS纳米材料,重点介绍了过渡族金属元素(Cu和Mn)的掺杂对CdS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工作主要包括:(1)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Cd0.925Cu0.075S的纳米结构,并对两个重要实验参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行了探究,发现在温度180℃、反应24h所得产物的结晶性良好,形貌呈直径约为50nm的纳米棒的团聚;所有的样品在350nm到500nm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个光吸收带,且180℃、24h所得样品的光吸收能力最强,禁带宽度最小;所得的样品分别在470nm和525nm附近有两个带边发射峰。(2)利用溶剂热法(温度180℃,反应24h)合成了Cd1-x CuxS(x=0,0.05,0.075和0.1)纳米结构,XRD表征发现,所得样品均为纯相的六方纤锌矿结构,Cu掺杂样品的结晶度更好;Cu预掺杂浓度为7.5%时所得样品形貌呈直径约为50nm的纳米棒的团聚;与纯的样品相比,Cu掺杂后的样品有更好的光吸收能力和更窄的禁带;此外,PL图还显示所得样品均有两个带边发射峰。(3)利用溶剂热法(温度180℃,反应24h)合成了Cd1-x MnxS纳米微晶,并对所得样品进行物相表征和光学性能研究,发现掺杂后样品的形貌较纯的样品有明显的改善,从不规则到规则;合成的CdS系列样品在PDF卡中对应的都是(JCPDS Card No.65-3414),均是纯相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掺杂后样品的光吸收能力较纯的样品有所增强,但其禁带宽度基本不变;掺杂后样品的本征发射峰较纯的样品有明显的蓝移趋势,这可以归因于Mn2+的跃迁发射。通过对实验参数的正交分析,得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溶剂热合成Cu掺杂CdS纳米结构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80℃,最佳反应时间为24h,Cu掺杂CdS纳米微晶的最佳预掺杂浓度为7.5%。
其他文献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应以医药企业的用人需求与现代大学生择业需求为目标,以学校的基础背景为前提,文章对比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适合当
该文通过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同时,也能获得创
该文探索结合地方产业背景和需求,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就业与创业》为载体,构建“理论+实践+综合+创新”的课程体系,打造“教师+企业家”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研究并实践了以“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信息生态的具体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谓媒介融合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的传输数据形态为核心,让不
学位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观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和认同。我国政府独辟蹊径,1994年7月国家科技部、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联合发文,提出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创新项目具有学科交叉、全流程、资源约束、方案多次迭代、需要形成团队等特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机器人实践基地在校内竞赛开展、研究梯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