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建筑保护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状况、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保护中国古建筑不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学界对古建筑保护的研究大都偏重于三个方面:古建筑维修、古建筑发展历史、古建筑与经济社会发展,很少有关于古建筑保护政策的系统梳理,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重要发展时期国家关于古建筑保护政策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古建筑保护政策演进的研究,以丰富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古建筑保护政策的演变。除绪论、结语外,主要包括三章:第一章阐明古建筑保护政策的背景,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古建筑保护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阐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古建筑保护政策为改革开放后古建筑保护政策奠定了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兴起的古建筑保护热潮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古建筑保护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借鉴。第二章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建筑保护政策主体内容。重点阐明了古建筑保护政策演进的总体脉络、实施的具体政策以及出台的相关专项政策。第三章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古建筑保护政策具体举措、取得的实际进展及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古建筑保护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乱拆乱建,给古建筑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实施旧城大规模改造,大量古建筑被破坏、建筑遗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尽管经过艰苦的努力,一大批古建筑得到保护、人民群众古建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建筑遗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但更好地发挥古建筑保护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作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古建筑,在保护的同时有效利用,特别是在把握古建筑保护规律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出台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形成古建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加强对古建筑保护政策的深入研究,把握古建筑保护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古建筑保护事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其他文献
为了更合理地进行四面体网格剖分,提出了一种根据待剖分对象形态不同进行网格密度自适应调整的四面体网格剖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BCC(body-centered cubic)网格初始化网格空间,并根据表面曲率的大小以及距离物体表面的远近,采用LEPP(longest edge propagation path)算法由外至内对初始化后的网格空间进行不同尺度的细分;然后对横跨表面的网格进行调整,以形成对象
本文通过阐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含义,论述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因和讲述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关系,从而提出对素质教育中历史教学的认识主要体现如下:1.加强对历史教学目的
本文对国际与国内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做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国内研究的差距,对我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19℃、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的条件下,ABR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5.5,对SS的平均去除率为88.1,说明ABR反应器在低温下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还表明,当温度16℃时,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化则不会对ABR的除污效果造成影响,且随..
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是考察饮用水安全性的重要指标。通过试验确定了BGP法测定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操作条件:以原水作为接种液,以R2A培养基培养计数,接种液在20℃下培养5 d,接种液与水样的体积比为1∶100。对照试验结果表明,BGP和BDO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BDOC的替代指标用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测定。
认真总结近十年宣传舆论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自觉、自信,进一步发挥地方媒体的自身优势和特长,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