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因其笋体营养价值高且价廉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经过剥皮、洗净和切分等一系列机械加工后的毛竹笋品质会迅速下降,使得其流通范围往往局限于产区当地。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三种处理方法对鲜切毛竹笋保鲜作用,筛选出一种有效的鲜切毛竹笋保鲜法。试验材料毛竹笋来自浙江临安,经过清洗、去壳和切分后用6kJ/m2UV-C、100mg/L ClO2和6kJ/m2UV-C结合100mg/L ClO2处理。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不同处理方法对鲜切毛竹笋的外观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UV-C、ClO2以及UV-C结合ClO2处理均可以有效的延缓鲜切毛竹笋的外观品质(失重率、硬度、色差△E和综合感官品质)的下降。其中UV-C结合ClO2处理表现最佳,其试验组第5d的硬度为对照组的88.1%,第6d贮藏(0-1℃)结束时失重率为1.19%,色差△E变化显著(P<0.05)小于对照组,综合感官得分(4分)最高。(2)不同处理方法对鲜切毛竹笋的营养品质研究结果表明,UV-C、ClO2以及UV-C结合ClO2处理都可以有效地保留鲜切毛竹的营养品质。其中UV-C结合ClO2处理综合表现最佳,能有效地减缓鲜切毛竹笋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还原糖的降低(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5倍和1.53倍)。第6d低温贮藏结束时其类黄酮物质含量最高。(3)不同处理方法对鲜切毛竹笋的微生物控制研究结果表明,UV-C、ClO2以及UV-C结合ClO2处理都可以有效地灭杀大肠菌群,抑制细菌菌落总数的含量。第6d结束时,UV-C结ClO2试验组的大肠菌群数小于3MPN/g,细菌菌落总数仅为250CFU/g。(4)不同处理方法对鲜切毛竹笋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表明,UV-C结合ClO2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鲜切毛竹笋PAL、PPO和POD活性,促进CAT活性峰的提前,减少木质素的合成以及MDA的积累。通过对PAL、PPO、POD与木质素含量的灰色关联性分析发现,对木质素合成促进的贡献为PAL <PPO <POD。(5)通过4d低温(0-1℃)贮藏与2d中温(9-10℃)贮藏模拟流通实验表明,UV-C结合ClO2处理可以有效地维持鲜切毛竹笋品质,且其微生物指标符合合NY/T1048-2012中方便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