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逐步推动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也推动政府审计方式发生转变,甚至对传统的审计思路进行了转变。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开始于2014年8月,自此以来,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跟踪审计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情况及效果,密切关注打好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推进、营改增实施、重大项目落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着力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取得良好发展,有力的提升了发展质量并促进效益,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由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工作量大、任务重,因此引入大数据审计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资源不足,审计范围有限等问题,但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发展与完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促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断优化应借助多种保障措施,诸如营造适宜发展的宏观环境、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构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平台等等,才能够加快实现审计全覆盖,推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作用。精准扶贫工作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决胜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政府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承担着相对应的受托责任,因此对精准扶贫进行审计正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同时也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了升华。论文通过B县精准扶贫审计的具体案例情况,根据案例中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在该案例中依然存在精准扶贫信息数据采集滞后于审计目标需求、审计范围确定多依靠经验主义、资源配置随意性较大效率不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难以界定等问题,进一步剖析其成因主要是缺乏对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利用、未能架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信息平台以及缺乏对审计结果的质量评估。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提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论文以案例研究的方法予以证明:以B县精准扶贫审计的具体情况为案例,阐述大数据环境下B县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以精准扶贫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点”,由“点”到“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促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发展和完善的保障措施,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审计技术的新的审计方法,提升其他保障措施的保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