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发芽苦荞生理变化及其蛋白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硒作为人和动物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预防克山病、某些癌症和延缓衰老。苦荞属于蓼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含有其他谷类作物没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等,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因而,被推荐为这类人群食品的主要原料。随着对富硒食品的研究增加,目前已有富硒糙米、富硒小麦、富硒大豆、富硒蒜、富硒茶、富硒黄瓜等,而富硒苦荞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苦荞为原料,通过萌发使苦荞籽粒富硒。研究了不同浓度Na2SeO3溶液下发芽苦荞中总硒、有机硒、生物大分子硒、四种组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中硒含量的变化,以及四种组分蛋白含量的变化和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谷胱甘肽、丙二醛、还原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确定发芽苦荞最佳的富硒浓度。此外,对富硒发芽苦荞组分蛋白质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和DEAE-Sephcrose-FF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富硒发芽苦荞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当Na2Se03溶液的浓度为20μg/L时,富硒发芽苦荞的总硒、有机硒、四种组分蛋白硒含量、生物大分子硒含量达到最大,总硒和四种组分蛋白硒比未富硒发芽苦荞提高了 26.74%-52.00%,有机硒大约占总硒含量的93.00%,且富硒发芽处理对谷蛋白中的硒含量影响最大。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随Na2SeO3溶液浓度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且四种组分蛋白中清蛋白含量最低。富硒发芽苦荞中蛋白结合态硒含量明显高于多糖结合态硒和核酸结合态硒含量,但相比未富硒发芽苦荞分别提高了 0.93倍、1.62倍和2.25倍。2.富硒发芽使得苦荞中还原糖、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分别是未富硒发芽苦荞的1.61倍、1.13倍、1.46倍和2.19倍。随Na2SeO3溶液浓度的增加,各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以20 μg/LNa2Se03溶液培养富硒发芽苦荞,效果最佳。3.四种组分蛋白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球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醇溶蛋白的还原力最强,谷蛋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这可能与四种组分蛋白的结构及其硒含量不同有关。4.富硒发芽苦荞蛋白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分离,可得6个蛋白峰,峰3蛋白质为主要蛋白,含量为总蛋白的68.36%;峰3蛋白经DEAE-Sephcrose-FF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可得7个蛋白峰,峰1蛋白带电荷量少且含量高,含量为总蛋白的38.07%,为富硒蛋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正>~~
会议
近年来,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汽车的产量不断上升,汽车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8年汽车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26%,汽车产业已
以统计机构日常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整合,构建一个满足系统需求的数据库。在系统中创建包括跨年度、跨行业指标关联的指标管理体系,提出以指标为基础、法人单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CAS 9(2014)),CAS 9(2014)改革的初衷在于保持与国际准则ISA 19的持续趋同,较大幅度地调整了职工薪酬。财政
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各个地区遭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尤其是强降雨的情况,使各地都面临内涝灾害的威胁。本文主要围绕广东地区高校“海绵校园”的设计策略进行初探,
社会工作实习作为MSW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而异地实习方式以它自身优势赢得一些身处社工发展较慢地区学校和MSW实习生青睐,但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正>自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以下简称2号令)出台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空前快速发展,构成主体不断增加,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交
本文研究了5种蛋白酶对牦牛肉糜理化特性及凝胶特性的影响,试验中分别对5种酶不同水解时间的牦牛肉糜蒸煮损失、pH值变化、质构各项指标、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凝胶弹性模量进行
目的研究真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医院2003-2004年发生的62例真菌菌血症。结果95.2%的真菌菌血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通常是在非酶促反应条件下,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的羰基与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或核酸等的游离氨基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稳定的化合物,其代表物质为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吡咯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