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志愿服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己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志愿服务的开展有赖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深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是指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正确认知,陶冶其志愿服务情感,磨练其坚强的意志,促使其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去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培育主体的广泛性;培育内容的丰富性;培育过程的长期性;培育途径的多样性。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自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社会公众不够重视和培育资金缺乏等原因,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培育目标模糊,培育内容单薄、培育机制还不健全、培育工作不规范、缺乏良好的培育氛围等。为推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工作深入开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机制;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社会作用;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