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研究英汉语篇的谋篇方式,行文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修辞意义,语篇风格和文体特点,进而研究相应的翻译策略。 语言系统中的意义成分都是功能成分。所有语言的意义系统都可以说是有三类意义组成。这三类意义分别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亦称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说话者根据情景语境在由这三类意义组成的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因此,语篇直接受情景语境的制约;而情景语境只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体现,最终由文化语境决定。因此,语境决定意义,在翻译研究中要坚持语境的思想,从情景语境(体现为不同的语域)和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 在语义系统中,语篇意义是语篇的组织方式,是使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在语境中得以实施的语言意义。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仅高于句子的语法单位,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些话语单位的组织机制就是语篇意义的研究范围。因此语篇意义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尽可能正确全面的传达语篇意义,才能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作者意图,原文风格,文体特点等。 语篇意义在词汇语法层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体现。本文只讨论翻译中主位结构和衔接方式的处理。即如何通过对原文主位结构,衔接方式等表层语言特征的适当处理达到深层语义的对等。 首先对英汉主位结构和衔接方式作系统概括的对比性描述,然后通过分析大量翻译实例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翻译策略的制定,并从不同语言系统,民族文化,思维模式等方面解释其原因,证明其合理性。 主位是篇章生产者对信息进行“线性化处理”时选择的开始点,主位结构的选择直接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征,作者的风格和文体特点。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目的酌情处理,灵活安排,如果原文的主位结构可以保留而又不损伤译文的准确性及流畅性的话,译者应尽量予以保留。但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异,——如: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汉语是主题显著性语言;英语中被动语态比汉语中使用更广泛,汉语比英语更注重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等,—翻译时往往要调整原文的主位结构,以形成译语环境中更通顺的可接受的译文。 衔接是语篇谋篇机制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与语域或语篇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同主位结构类似,衔接不仅使文本各部分有机结合,推进语篇发展,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能够增加功效,体现作者意图。衔接现象出现在高于句子层级之上,翻译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只译句不谋篇。英汉衔接方式有较大不同: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因而英语更倾向于使用各种人称指代,省略,替代和显性连接,而汉语更经常使用重复和隐性衔接。译者英充分认识源语和译语衔接方式上的不同,尊重和顺应译语语篇衔接规范,将源语语篇的深层语义关系正确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