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伤害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伤害每年导致全球500多万人死亡和更多人的残疾,是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有1/4的人发生伤害,因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600亿美元。在我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估算每年发生各类需要就医的伤害约为6200万人次,占全年居民患病需要就诊总人次数的4.0%,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计今后20年内,发展中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将取代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成为致残和早死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起步较晚,伤害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在居民疾病和死亡中处于较为突出的状态,伤害预防与控制的规划、策略和手段与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伤害相关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社区调查、家庭医生记录、急诊室记录、住院病历记录、重症监护病房记录以及死亡登记等。其中对社区居民进行的伤害现况调查针对性更强,更能准确说明特定人群伤害发生的主要伤害类型、危险环境及其危害程度。普陀区此前尚未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过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伤害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不甚明了。本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普陀海岛社区居民伤害的流行特点及其疾病负担,为相关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的伤害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材料与方法参考2003年浙江省城乡4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15.30%),为了增加统计的把握度,以10%的居民伤害发生率为样本估算基线,估算样本量为3600人,根据普陀区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显示,平均每户人口为3.1人,则需调查1200户居民。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2个社区(行政村),每个社区(行政村)按区域划分为60户左右的若干群,随机抽取4个群,共抽取1440户居民作为调查样本。完成对1200户共3181名社区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回顾性调查户内所有家庭成员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期间交通伤、跌伤/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烧烫伤、动物咬伤、溺水/窒息、电击伤、爆炸伤、中毒以及其他伤等11种伤害的发生情况及经济损失。伤害判断标准:具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①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②由家人、老师、同事或同伴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或看护;③因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半日以上。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率、比为主要分析指标,采用普陀区2007年底人口资料进行标化计算。对部分频数小于5的观察值,在统计分析的时候运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6个社区1200户3181名居民,一年内共发生各种伤害132人次,总发生率为4.51%,标化发生率为3.71%。发生率居前三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坠落(1.95%)、交通伤(0.94%)、钝器伤(0.60%)。发生伤害的男性有86人(65.15%),女性有46人(34.85%),男女性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93%,标化发生率分别为4.31%和1.99%。男性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两个性别中发生率最高的伤害类型均为跌伤/坠落。不同年龄组伤害事件发生率不同(P<0.01),65岁以上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率最高(7.27%),其次是45-64岁组(4.45%)。伤害病例的职业构成以家务/待业为主(41.67%),其次是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4.24%)。受教育程度与伤害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伤害发生率越低(P<0.01)。同时伤害的发生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伤害事件的时间分布以6-9月份为主,占全部伤害总数的59.02%,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分析,伤害发生的时间具有集中趋势。伤害造成总的经济损失为73.18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为56.2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为16.90万元。结论普陀海岛社区居民老年人群的伤害问题和道路交通伤害问题比较突出,并导致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因此,应根据伤害的流行特点,选择发生强度高的伤害类型如跌伤、交通伤等对老年人、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等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