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阐述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且分析了提出以人为本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意义,探讨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全文包括前言和正文。前言包括本文研究的问题和思路、国内外有关研究述评、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及基本思路。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结构和谐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和历史过程的统一,要求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执政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对于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第二部分阐述了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的重大意义,探讨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本文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三部分结合前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的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本文认为,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价值取向,也是全社会各阶层和每个成员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