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间介质气化器作为LNG-FSRU再气化系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设备能否高效、稳定的运行,是决定FSRU能否在深海环境正常投产运行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中间介质气化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间介质气化器的传热模型,进行了换热设计和换热校核计算,分析了工质运行参数变化对换热的影响;同时自主设计和搭建了海工况中间介质气化器实验系统,研究了晃动对中间介质气化器的影响;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对中间介质气化器内部结构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介质气化器作为LNG-FSRU再气化系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设备能否高效、稳定的运行,是决定FSRU能否在深海环境正常投产运行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中间介质气化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间介质气化器的传热模型,进行了换热设计和换热校核计算,分析了工质运行参数变化对换热的影响;同时自主设计和搭建了海工况中间介质气化器实验系统,研究了晃动对中间介质气化器的影响;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对中间介质气化器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中间介质气化器换热特性研究,建立了中间介质气化器多换热器的耦合换热计算模型,编写了中间介质气化器的换热设计和换热校核计算程序,并与现场实际案例数据对比验证了准确性,进行了中间介质的优选、工质运行参数的优化和敏感性分析、以及工质运行参数对中间介质气化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开展了中间介质气化器海上适应性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晃动条件对中间介质气化器的影响,以及不同内部结构形式中间介质气化器的抗晃动性;基于实验的换热器尺度,建立了海况边界条件的动网格数学模型,研究了防晃动隔板的位置、数量、防晃动盖板的角度等结构参数对中间介质气化器抗晃动性的影响,并进行结构优化分析。研究表明:丙烷可以被优选为中间介质;考虑海水温度的影响,优选中间介质的饱和温度范围为250~260K;海水在调温器内推荐选择的温降范围为0.3~0.8 K,相应的蒸发器和调温器的热负荷比范围为5~15。随着海水进口温度、流量的升高以及LNG超负荷量θ<120%时,系统整体换热性能提高,LNG压力变化影响规律与其相反;优选中间介质饱和压力范围为0.3~0.7MPa。通过实验可得:纵摇为影响中间介质气化器液位的主要晃动形式,晃动角度是影响其内部液位的主要因素;设置防晃动隔板能有效抑制晃动对中间介质气化器内部液位的影响,且晃动越激烈,隔板对液位波动的抑制效果越好,抗晃动性越强。通过数值模拟可得:对底部晃动源头和自由液面同时进行抑制的纵向防晃动隔板抗晃动性最好;当防盖板倾斜角度为15°时,液面波动系数FI值较小,晃动时盖板表面无积液,抗晃动性好;优选横向防晃动隔板数为3个,对应单位轴向长度所需的隔板数为7.5,此比值可为工程设计中横向防晃动隔板数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热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温度下降,原油流动性恶化,管道再启动困难。为获取适用于现场实际管道再启动的工程解法,本文采用数值计算、室内及现场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管道停输温降、管道临界启动流量恢复规律、管道启动置换过程中土壤温度场恢复对启动流量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简化埋地热油管道停输温降计算模型,管内原油采用均一化处理,忽略径向油温差异。引入滞流点将原油温降过程分为纯自然对流换热和纯导热过程,采用CVM
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低渗透岩石的渗透演化规律关系到诸多深部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及安全问题,随着深度的增大,地应力、温度和流体压力均随之增大,形成了复杂的热流固耦合系统,在此系统中,岩石的渗流场受到应力产生的压缩作用和温度产生的损伤作用而不断发生演化,而渗流场的演化会反过来影响应力场的分布,最终影响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目前,针对热流固耦合作用下岩石压缩阶段渗透演化的深入分析并不多见,因此开展温度
粉土在全国分布广泛,山东省也有大面积的黄河冲积粉土分布,并且黄河冲积粉土多属于铁路路基C组细粒土填料,必须经过改良后方可使用。改良粉土路堤在实际环境中常处于非饱和状态,由于土中气相和气-液交界面的存在,使得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与饱和土有很大差异。改良粉土在工作年限内还要经受干湿循环等环境变化,干湿循环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木质素-石灰改良黄河冲积粉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常规土工试验
随着海上、沙漠和边际油田的开发,油气混输管路应用日益广泛。受到腐蚀、第三方破坏等影响的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的管道泄漏研究多局限于单相流体,而多相流相流型复杂、流动状态非常不稳定,在泄漏过程中将发生相分离,导致泄漏介质气液比例与主管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仿真模拟探讨气液两相流在管道孔口处的相分离现象,研究不同参数下气液两相流体流经孔口的相分离规律。主要完成研究工作
随着陆上石油的勘察探明量增速放缓,人们愈来愈关注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比例逐步上升,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导管架平台是使用最广泛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装备,超强台风引发的极端载荷对导管架平台的危害也愈发引人关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海洋环境下海洋固定平台生存能力及动力灾变应急对策研究”,对超强台风下导管架平台动力灾变及自存能力进行研究,为
作为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的核心,费托合成反应的产物多为直链烷烃。低碳烷烃异构化可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产物硫含量低、无不饱和烃,为优质清洁能源。目前常用的工业加氢异构化催化剂是Pt或其他过渡金属负载在氧化铝或分子筛载体上的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结合了介孔材料优异的传质性能与微孔分子筛的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介孔的引入可改善传统微孔催化剂传质性能,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设计制备所需孔性质与酸
我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持续增长,由于我国接收站的储罐储量都比较少,现货接收量日益提高,为了优化接收站的运行能力,提高接收站的接收容量,贫富液混装势在必行。LNG特性差异决定不同气源的产品不宜混装,一方面会出现LNG大量挥发,超出工艺处置能力时会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能量损失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会给储罐带来危险,严重影响接收站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本文通过建立LNG大型储罐贫富液混装蒸发模型,
随着管道服役时间的增长,管网复杂性的增加,管道泄漏时刻威胁着管网的安全运行。管道发生泄漏后,迅速识别泄漏工况并定位泄漏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近年来“智慧管道”的建设成为我国管道发展的新趋势,与“智慧管道”相契合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泄漏检测手段成为油气储运专业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以输油管道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为研究对象,在利用室内实验环道采集不同工况压力信号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改
氢气的高效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瓶颈。有机液态氢化物储氢材料因其具有储氢量大、安全方便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液态氢化物的储氢性能与分子结构紧密关联。本论文通过系统考察不同液态氢化物的加氢-脱氢效率,揭示分子结构对储氢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筛选高效储氢材料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以N-乙基咔唑、2-甲基吲哚、咔唑、蒽为加氢反应模型化合物,以Ru/UIO-66为加氢反应催化剂,研究它们的加氢反应
目前,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日趋成为天然气行业的研究重点。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后,若未及时发现补救,气体甲烷积聚成庞大的可燃气云,极易发生爆炸灾害。爆炸的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在其产生的强超压波,超压波在正压与负压之间不断振荡衰减,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对人体以及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气体爆炸动力学理论研究,本文主要使用CFD软件对甲烷预混气云爆炸的超压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