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教学环境中,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支架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使其穿越最近发展区完成所需的教学目标。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几十年来支架理论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现有的支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架的概念(定义和分类),功能和效果的理论讨论,具体教学情境下实证研究较少。实践研究则集中在阅读写作,数学,科学课支架的使用,很少有研究关注二语教学情境中支架的使用尤其是二语环境下的视听说课中教师支架类型的使用情况。为了探讨教师使用的支架情况和支架的功能,本研究借鉴社会文化理论,采用课堂观察和访谈法研究江西省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支架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五位英语教师和她们的学生(共307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作者观察了共20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每名教师4节课)并做了相应的记录和录音。每节课40分钟。课堂录音被转录成文字后,作者根据Tharp and Galimore两人1991年和Wood等人1976年对支架分类和支架作用的分类标准对数据进行了编码。并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了支架使用情况及其对师生互动的影响。教师访谈法作为辅助研究工具用来验证作者课堂观察的结果。本研究解决下列两个研究问题:1)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支架类型有哪几种?2)不同的支架类型所达到的支架功能又有哪些?本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支架类型有以下几种:肢体语言,教室大小设计,教师服装,视觉支持,示范,解释,指导,反馈,及时鼓励,提问和任务建构。其中教师使用较多的非言语类支架为肢体语言,言语类支架为解释,提问,反馈和指导。第二:教师有技巧的使用支架的六种策略为:重复,母语,联系旧知,幽默,停顿和布置小组活动。第三:不同支架类型达到的功能较多的是简化任务,再者是控制挫折感。紧跟其后的是示范,引起兴趣,维持既定目标,指出相关特点及差距。第四: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支架的功能在支架组合使用的情况下效果更好;支架使用的多样性以及选择时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教师有技巧的使用支架时效果更好如幽默;支架的使用不宜过度。本次研究在对象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同时通过调查呈现出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常用的支架类型和支架功能有哪些。因此,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些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