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压缩历史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音频逐渐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丰富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不法分子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会对数字音频内容和音质进行篡改和伪造。这严重危害个人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如何鉴定音频内容和音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音频内容篡改和质量伪造的过程往往会导致其压缩历史的改变。以压缩域音频的篡改过程为例,其篡改流程通常包括:解压、篡改和压缩三个环节。因此通过揭示音频的压缩历史可有效判断音频内容和音质是否有被篡改和伪造可能,对检测音频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已提出部分针对数字音频的压缩历史检测算法。然而,大多数压缩历史检测算法针对的是压缩域音频的二次压缩检测。对非压缩域音频压缩历史检测和压缩域多压缩检测关注则相对较少。事实上,对非压缩域音频音质伪造也会导致其压缩历史的改变。而对压缩域音频篡改时,篡改者为消除篡改痕迹会对音频进行多次压缩。因此非压缩域音频的压缩历史检测问题和压缩域音频的多压缩检测问题对于音频取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对目前已有的数字音频压缩历史检测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上述相对空缺两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几种有效的压缩历史检测算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分类总结归纳目前已有的数字音频的压缩历史检测算法。然后研究分析 MP3音频格式的编解码原理,LIBSVM分类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为本文研究音频压缩历史提供支撑技术。  2.研究分析压缩对非压缩域音频和压缩域音频的影响。对于非压缩域音频,主要研究分析压缩对其频谱的影响;对于压缩域音频,则主要研究分析压缩对其编码参数的影响。为本文提出相应的音频压缩历史检测算法做铺垫。  3.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相位谱差值的统计特性,针对非压缩域 WAV音频提出相应的压缩历史检测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判断 WAV音频是否经过有损音频编解码类型压缩解压,并判断压缩采用的有损音频编码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相位谱差值,提出一种能有效判断经有损音频编码器压缩解压的WAV音频的原始比特率的算法。通过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均在检测WAV音频的压缩历史上有较好的性能。  4.本文通过研究分析 MP3音频的两类编码参数比例因子和 Huffman码表索引的统计特征,针对压缩域 MP3音频提出相应的压缩历史检测算法。其中本文主要关注压缩历史检测中的压缩次数检测,且压缩次数小于等于三。本文首先研究二次压缩比特率与三次压缩比特率相同的条件下的MP3音频压缩历史检测算法。然后探索研究不限定二次与三次压缩比特率相同的条件下的MP3音频压缩历史检测算法。通过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可有效检测 MP3音频的压缩次数。
其他文献
红外硫系玻璃光纤可透中红外及远红外波段,且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如:化学稳定性好、折射率范围可调等,可用于传输红外激光,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采用
我国不少中小型油库处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下,由于油库的内部工作环境具有高危险性,并且油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所以实现安全高效的远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所讨论的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文本、静态图像、音视频等数字多媒体文件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新闻、娱乐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信息安
随着数据采集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测控领域,人们对数据采集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提出了将这两种技术结合来实现微型化、大容量、高实时性、高稳定性和友
多媒体服务中,音视频同步是影响用户感知体验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同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在线视频点播、远程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服务质量的高低。以信息隐藏思想为基础的基于 H.26X的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数字产品也日益丰富。数字作品的易于无损复制、分发的特性,使得出于各种目的的盗版行为日益猖
语音转换是指改变源说话人的语音个性特征,使之具备目标说话人的语音个性特征,从而使源说话人的语音听起来像目标说话人的语音的一种处理技术。语音转换的研究是在语音识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