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是通过有效沟通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较之以往取得较大进步,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沟通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渠道有了新拓展、沟通形式出现多样化发展、沟通效果有了一定提高等。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受教育者个性日渐多样化的形势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产生了一些沟通障碍,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想的人,加强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作为平等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则比较欠缺,能否实现两者的有效沟通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纵观近几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也有一些研究性的文章,但是研究相对零碎,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界定还不是很成熟。目前,纯粹的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文献还没有,对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结构要素、作用、优化方法等方面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尝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总结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法、沟通原则、沟通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起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具体方法。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概述。阐述了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大学生)、沟通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沟通情境。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对于从宏观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以及从微观上控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炼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即目的先在性、二分确定性、双向互动性和选择创造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依据。从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及其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个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问题的研究寻求理论解析;在此基础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真心沟通的迫切愿望、当代大学生渴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现实依据也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第三部分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和负面表现,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沟通环境和沟通渠道等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正确认识大学生沟通的现状,找出并消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障碍,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效果,更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四部分总结了坚持尊重主体平等原则、坚持共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及时沟通与日常沟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交流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等坚持有效沟通的五项原则。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沟通方法,具体阐述了谈心沟通法、现身说法沟通法、角色互换沟通法、感染沟通法、心理咨询沟通法、积极倾听沟通法。同时,通过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素质、沟通能力,拓展沟通范围、深化沟通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