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渐加深,公民在自然灾害救助与治理中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提升民众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有效性以及有序性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整合,我国的民间组织以其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公益性以及灵活性的优势逐渐成为自然灾害救助活动中志愿者的参与载体。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政府部门无疑是主力军,但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持续开发等众多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越发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灾害救助需求,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免会顾此失彼,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救助效果。民间组织作为公众的志愿寄托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展开灾害救助工作。2008年是我国的NGO元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大量的民间组织涌现出来,在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工作中彰显作为,协助统筹及运输救援物资、传递灾害信息、关注弱势群体利益、担当受灾民众的心理医生,显示了卓越的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虽然民间组织数量多、志愿热情高涨,但总体而言其在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救灾持续性不够、社会公信力下滑等问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现状、特点以及功能作用,揭露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文章以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为对比案例,分析美国民间组织在飓风灾害救助工作中的角色特点,并分别从政府层面以及民间组织层面探索美国民间组织在飓风救援中取得积极效果的原因。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间组织自身建设层面以及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治层面针对前文中揭露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温热效应和促进代谢等作用,对疼痛、炎症反应等缓解和辅助治疗有明显疗效。为有效控制发热温度和红外线强度,远红外线治疗仪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MW)方式调
为提高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效率,试验应用响应面法对其碱热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采用Design-Expert8.0.6的Box-Benhken设计,以SCOD为响应值Y,研究温度、时间和碱度3个因素对青
全球经济生产及供应链走势世界纺织服装业销售额仅次于旅游业和信息产业,名列第三,纺织工业及其产品是人类永久的需求,它不仅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且是社会文化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