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方向与模式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旅游企业成长符合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举措。民族地区(指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开发已达到一定程度,但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重要途径在于致力发展旅游业。而旅游业良性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企业的成长。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成长可以提升当地城乡的品位,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对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市场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也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对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旅游企业是向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的经济主体,其成长既受资源、知识、能力的约束,也受市场需求结构、需求变动的影响,同时也与企业自身选择的成长方向和成长模式有关。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员工和别的旅游者也成为某一旅游者经历的组成部分,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深受旅游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及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加上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决定了其成长方向和模式的特殊性。  企业成长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因素,还有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的原因,即受内部的经济性制约和外部的制度性制约。企业成长不仅是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量的成长,也有以生存和发展壮大为目的的质的成长。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扩张和深化,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也将出现新的内容,有待于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由于其民族文化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特有的资源和制度因素,对其成长方向和模式有特殊的影响,只有进行专门研究才能促进旅游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成长。  文章在归纳总结前人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的内生成长观,从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分析入手,通过数理和博弈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异质性文化资源是旅游企业成长的核心资源,其成长的本质就是文化资本的积累、共享和创新。也正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作用决定了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方向和模式的特殊性,而文化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则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保证。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小,家族性强的特点,民族地区旅游企业应走专业化的成长方向,才有利于保持核心,促进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旅游市场的垄断竞争性,又决定其成长模式应选择企业集团化,从而实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企业的成长。  对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方向和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个尚待深入的领域,本文所做的工作是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主要是将文化作为旅游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并将社会学研究方法运用到企业的微观研究领域,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资料和一种思路上的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以货币经济分析为基础,选取三十个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建立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体系:首先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和K-L信息量,从而划分出先行、一致和滞后三类指标组,接着用熵
我国卷烟工业企业作为国有专卖的一类特殊企业,研究其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界对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另辟蹊径,从企业能力持续成长的角
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要求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优化外汇资产结构的呼声亦日趋高涨。本文依据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的三大理论,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
随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FDI与环境之间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