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967年12月,南非开普敦Barnar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1例人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开始了人类心脏移植的纪元。尽管目前每年在全世界行心脏移植术例数未超过5000例,但其在终末重症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该手术不能广泛开展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术后的供体心脏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目前抗排斥药物多是非特异性的抑制体内的免疫功能。比如最常用的化学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在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受者均处于过度免疫抑制和免疫抑制不足的威胁之下。免疫抑制不足可导致移植物受到机体排斥造成功能减弱或者丧失,过度免疫抑制虽然可保留有功能的移植物,但却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产生各种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可能。所以选择新的药物或者抗排斥方法,仍将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试验,已发现多种中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但还不能代替目前临床所用的抗排斥药物,但目前所应用的抗排斥药物有着相当大的毒副作用,人们开始探讨用中药联合目前临床用的免疫抑制剂来预防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本试验的目的是用雷公藤多甙(Glucosida Tripterygii TII)联合环孢素A(正常剂量一半)作为术后的抗排斥药物,通过观察大鼠腹腔异位移植心脏的跳动时间和搏动强度及受体的血清中白介素-2的浓度,以确定抗排斥反应的效果。该实验对中药联合环孢素A等当前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研究数据,并探讨了中药抗移植排斥的作用机制,及怎样使中药在治疗移植术免疫排斥反应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方法:随机采用清洁级近交系封闭群Wistar大鼠和SD大鼠各三十只,均为雄性,体重为220-230 g,进行大鼠腹腔心脏异位移植术。建立模型:供心摘取:腹正中切口,暴露下腔静脉,注入含肝素钠1:100的生理盐水0.5ml/100g,肝素化3分钟;暴露心脏,置冰屑包围心脏使之降温,游离升主动脉及肺动脉,集束结扎左肺静脉、左右上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