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到中国观光游览,旅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愈发重要。世界旅游组织也曾经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目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因雌中国很多地区都制定相关计划,以期望通过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位居全国第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和“古建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随着山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外国游客慕名而来,英语导游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同时带来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山西特色的旅游资源有效地介绍给国外游客,吸引他们前来观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改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联系。虽然景点导游词介绍强调独特性,但是任何一个导游词编者或译者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存文本而创造出新的文本。根据Hatim和Mason提出的互文性分类模式,本论文通过从显性互文性和成构型互文两个方面,对两本中外导游词进行互文性分析。通过对两译本中互文性的分析,发现两个版本在文本具体内容和谋篇布局上的差异。内容上,中文导游词描写时倾向于引用典故,习语和成语等互文手段,英文导游词在描写时则偏向于使用准确,平时的语言。在语步分布差异上,中文导游词使用“名人代言”这一语步,英文导游词则倾向于使用“地图”和“咨询信息”语步。以上差异,是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影响造成的。针对这些差异,作者对编者和译者提出相关建议:对编者而言,可以合理增删互文手段及调整相关语步;对译者而言,可以采用重构,增译,减译和改译的翻译策略。以期能对从事导游词编写和景点介绍翻译人士提供一些帮助,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潜在国外游客前来了解山西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