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从古至今,金钱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自2006年,Vohs在《Science》上发表了最早的金钱启动研究。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金钱概念启动的研究队伍中来。近些年来,金钱概念与不道德行为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矛盾加剧,随之涌现出很多有关的道德的问题。因此,对金钱概念与不道德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模型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金钱概念对人们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认同中心性的调节效应和道德认同可利用性的中介效应。研究采用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金钱概念启动情况(金钱概念启动与中性概念启动),因变量为欺骗行为。中介变量为道德认同可利用性,调节变量为道德认同中心性。将30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金钱概念启动组与中性概念启动组,采用混合启动的方法分别启动两组被试的金钱概念与中性概念。使用道德认同问卷以及排序任务分别测量被试的道德认同中心性与道德认同可利用性。之后,采用无法完成的逻辑题测量被试的欺骗行为。以此来探讨道德认同中心性与道德认同可利用性在金钱概念与不道德行为中所起的作用。经实验及统计分析后,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金钱概念对个体不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金钱概念启动条件下,个体倾向于做出更多的不道德行为;(2)道德认同中心性在金钱概念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即个体的道德认同中心性较低时,金钱启动与否对个体是否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较小,不道德行为主要受个体道德认同中心性的影响;当个体的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时,金钱启动与否对个体是否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较大。(3)道德认同中心性在金钱概念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部分的通过道德认同可利用性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表现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即个体的道德认同中心性较低时,金钱启动对个体的道德认同可利用性影响较小,个体的道德认同可利用性本身就低,个体更倾向于做出不道德行为。当个体的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时,金钱启动使个体的道德认同可利用性降低,个体更倾向于做出不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