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和工薪阶层劳动者队伍的迅速扩大,中国工会组织也在快速壮大,但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诸如当出现劳资矛盾时,工会作用力度弱,不能保护劳工权益,劳动合同,劳动保障等问题使得劳动争议数量持续升级等等问题。中国社科院法学院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显示,通过对近14年间的群体性事件特点进行梳理,劳资纠纷是导致千人至万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此类群体性事件中占36.5%。众所周知,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工会性质这一方面。中国工会组织属性长期以来就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对于中国工会面临的诸多问题而言,目前学界大多数认为中国工会工会的双重甚至多重职能定位导致工会陷入角色冲突并最终影响了其基本功能的发挥。工会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与工会对党、政府或企业管理层的依附地位密切相关,这种依附地位弱化了工会对工人利益的代表责任,工会组织缺乏完全的独立性使得无法全权代表工人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工会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1月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各个群团组织都要推进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工会改革创新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不论是从党中央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期盼、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看;还是从工会组织的职责定位、组织特点看,工会都必须走在群团改革创新的前列。而高校工会作为工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然承担着改革“排头兵”的作用,而就目前的高校工会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内外部问题亟待解决。就目前对高校工会的研究而言,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定性分析,较少实证性、精确化的研究。此种情形便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寻找影响高校工会满意度的因素以及对工会履职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找出现存工会存在的缺点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党的群团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人以广州地区四所高校工会为样本,对其高校工会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工会干部、工会活动、工会职能履行、工会定位等几个因素显著影响高校工会满意度;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