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中央财政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并对房地产市场的要求逐渐由原先的“需求侧改革”转移为“供给侧改革”,2016年1月,中央财政会议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落实性,由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改革的“核心”与“主力”,其中要素市场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土地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生产要素和供需载体,对其进行供给侧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沈阳市作为我国的准二线城市,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稍落后于同一层次水平的其他城市,其房地产市场存在部分区域商品住宅价格快速上涨而部分区域面临高库存情况使得房地产发展不均衡,因此从土地供给侧改革角度对沈阳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我国特殊的土地市场体系,因此本文以土地供给要素即土地供给价格、土地供给数量、土地供给方式、以及土地供给主体政府为方向,对沈阳市土地供给侧改革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体系及其特殊性,阐述政府在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传导方式,于此同时介绍了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即土地政策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供求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以及分别从土地供给数量、供给价格、供给方式三个方面讲述土地供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理;其次,研究了沈阳市目前土地供给存在的问题以及2010-2017年沈阳市整体、沈阳市各环线、各区域的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土地供给现状,对土地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基于本文研究的内容进行模型的选择即面板数据模型,并从自变量的选取、面板模型单位根的检验、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面板模型的建立以及多元回归分析五大方面阐述面板模型的构建过程;最后基于2010-2017年沈阳市数据对房地产市场的商品住宅价格、商品住宅库存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土地供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对土地供给侧改革提供实证依据。结合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分别从供给主体、供给价格、供给数量、供给方式四个角度得出沈阳市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结论与建议,即正确认识政府在土地市场发挥作用的阶段性、摒弃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形成多元的土地供应格局、根据城市的区域化,形成供给的差异化、优化“招拍挂”土地成交方式,形成多元供给结构、建立二级土地市场的管理体系,逐渐发展城市的二级土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