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其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并长期居于东方文化的主流地位,深刻影响着东亚以至整个亚洲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中国儒家文化上来,研究者认为如同马克思·韦伯所阐述的“先有‘清教伦理’所孕育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后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和繁荣”一样,影响东南亚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价值,也为亚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文化支撑。可是我们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却有失偏颇,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于社会生活的儒家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内化成为它所辐射范围内人们的基因,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文化既人化,通过对人的研究,可以具体阐释文化的作用。同时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指出:“企业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及习俗的支配。”因此,本文选择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典型代表李嘉诚为研究对象,详细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引领企业家走向成功,从而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容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本文在考评李嘉诚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引领李嘉诚走向成功的理念。其次,在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说明李嘉诚不仅是符合西方标准的成功企业家,更是一个具有不同于西方企业家特质的中国企业家,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最后,仍以李嘉诚为个案,按照李嘉诚的成长阶段,从故乡家族、家庭、个人经历三个角度,以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视角分析李嘉诚走向成功所秉承理念的形成机制,具体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李嘉诚的全过程,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提供参考。李嘉诚的成功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因素的合理运用。西方管理讲效果,东方管理讲动机。在大部分人看来企业要盈利要发展就很难守原则讲道德,特别是在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更谈不上什么道德,然而在本文中透过李嘉诚的特质我们可以看到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做到用道德的手段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在企业发展中兼顾道德与利益。西方管理讲规范,东方管理讲人情,透过李嘉诚组建的充满人情的高效团队,我们也可以看到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兼顾效率和情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李嘉诚所推演出的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和形成机制,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并未与现代社会脱节,并具有许多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价值特性,企业家们将其正确运用于企业当中,构建符合中国的管理方式和商业伦理,必将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双赢。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解决医护人员工作疲劳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
通过对开封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衰退现象的分析,提出老城区内传统商业街更新过程中地域文化表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以开封市老城区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
近年来中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对地区电网的送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地区电网的风电送出能力,以缓解弃风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统一潮流控制器具有强大的
石油是经济赖以运转的血液。石油工业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石油企业不仅具有重大的经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频繁接触。在这一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跨文化交际涉及两个层面: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虽然非语言
<正> 据悉,最近深圳欧美加公司采用国际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地生产蛋白糖APM,经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席委员会确认为安全可靠,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蛋白糖是由氨基酸所组成,它
期刊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当代工程建设项目大型化、综合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日渐明显,基于三控制、一协调的单个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受到大型项目和多个项目管理需求的挑
本文以“竹筏载重”问题为核心,展开整个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将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融为一体,以实现综合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包含小学“浮力”探究活动设计和初中“
<正>1.定标1.1教标识记:(1)能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熟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理解:(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和三角形中线的区别;(2)明白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讲解,还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