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调控对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田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确定适宜的排水标准,研究农作物生长的适宜地下水位是制定农田排水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选题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灌区农田排水与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水位调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对水稻生理特性、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运用理论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确定水稻的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和控制时间,为农田控制排水技术提供依据。 本试验于2007年6月至10月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的小型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场进行,把不同的地下水位条件(控制水位为-300mm和-600mm,控制时间为3d和5d)交替作用于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构成4种控水方式,16个控水处理。分蘖期控水时间5d时,水稻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会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增大,而控水时间不管是3d还是5d,净光合速率会均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减小。与对照CK(正常处理)相比,控制地下水位在-300mm,控水时间在5d时能明显促进水稻控水各处理的分蘖和株高的生长;拔节孕穗期控水时间3d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随着地水位的降低而增大。控制地下水位在-300mm,控水时间在3d时,控水处理的叶片生长速度的明显比对照CK快,茎蘖数增加的也比对照增加的快;抽穗开花期控水时间不管是3d还是5d,水稻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地水位的降低而减小。与对照CK相比,控水历时3d时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能明显增加控水处理的株高的生长速度;乳熟期控水时间3d或者5d时,水稻控水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减小,而蒸腾速率却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分蘖期地下水位控制在-600mm,控制时间3d时,其总耗水量为489.9mm,与对照CK(604.5mm)相比明显减少水稻的总耗水量,节水达到19.0%。拔节孕穗期地下水位控制在-300mm,时间控制在5d时对水稻的减产最为明显,其产量为8646.75kg/hm<2>,与对照CK(11773.45 kg/hm<2>)相比减少26.56%。 通过对控水的处理进行控水方式综合评价和优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分蘖期最优控水为控水深度-600mm,控水时间3d;拔节孕穗期控水深度-600mm,控水时间5d时为其最优控水;抽穗开花期最优控水为控水深度-600mm,控水时间5d;乳熟期最优控水为控水深度-600mm,控水时间为3d。
其他文献
悬架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器组成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由于系统参数固定,对操纵
本论文采用压缩空气铝熔体发泡法,制备了具有相同成分、不同胞结构的闭孔泡沫铝,并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控制胞结构和组织特性。在发泡过程中分别通过改变空气流量、发泡温度和搅拌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锐减,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现阶段,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位列第三,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使玉米联合收割机更
小麦生产占我国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作为小麦生产倍增器的小麦育种工作,长期以来因国内没有单粒播种机,只能采用人工播种方式而受到严重制约.由于人工播种质量差出苗参差不齐
风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是风洞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测控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风洞实验效率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针对OFDY-1.2型低速风蚀风洞风速控制及数据采
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长,能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防止出现能源危机,以太阳能作为代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更好了利用太阳能造福人类,在光伏系统系统中引入MPPT算法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1.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太阳能电池阵列的物理特性与数学模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