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城市地区持续扩张,污水处理量呈爆炸式增长,相伴产生的污泥也亟需有效的处置技术进行消化。相比于污泥填埋、堆肥、焚烧等常规处置方式,污泥热解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能够实现污泥减容,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副产物炭、油、气。流化床反应器具有连续进料、效率高、易推广等特点,便于工业化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污泥热解技术进行了TG-FTIR、Py-GC/MS、流化床污泥热解、污泥基活化炭苯酚吸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901200)城镇及工业有机固废高效热解技术及大型化设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地区持续扩张,污水处理量呈爆炸式增长,相伴产生的污泥也亟需有效的处置技术进行消化。相比于污泥填埋、堆肥、焚烧等常规处置方式,污泥热解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能够实现污泥减容,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副产物炭、油、气。流化床反应器具有连续进料、效率高、易推广等特点,便于工业化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污泥热解技术进行了TG-FTIR、Py-GC/MS、流化床污泥热解、污泥基活化炭苯酚吸附等实验,提出了交互循环式双流化床污泥热解制炭系统工艺,为交互循环式双流化床污泥热解制炭系统工程应用提供了前期的基础研究。TG-FTIR结果表明,污泥挥发分主要在203-634℃的温度区间析出,该阶段可由四级反应机理函数描述,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52.09k J/mol、259.60s-1,在该阶段挥发分有机物组分析出,如CO2、CO、-OH、C=C、C=O等分子或官能团形成的特征峰可以被检测到。Py-GC/MS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污泥热解气相产物中含氧、氮类化合物逐渐分解,气相产物逐渐芳香化。基于TG和Py实验结果以及流化床工业应用时常用烟气作为流化风的特点,在不同温度(400~700℃)和不同N2/O2/CO2/H2O模拟烟气组分氛围的工况下进行了流化床污泥热解实验,探究了热解三相产物特性。升温或提高O2浓度,产物更易由固液相向气相转移,热解油中有机物分子轻质化程度提高,羧基分解而芳香类物质增多,生物炭中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减少,表面芳香化程度提高,孔隙结构变得更为丰富。模拟烟气气氛中低浓度的O2/CO2/H2O对于热解的影响表现为O2最强,H2O次之,CO2最弱。O2和H2O浓度提高均能够造成固液相产率降低、气相产率增大,而CO2不明显。CO2不利于生物炭表面芳香化,但在丰富生物炭孔隙结构方面的作用与O2相当。O2和CO2相互混合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而H2O在和O2或CO2混合时,增大了O2在热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抑制了CO2在热解过程中扮演的作用。热解所得生物炭具有应用于热解油废水或工业废水吸附的前景。本文使用污泥流化床热解制得的炭作为原料,KOH为活化剂,EDTA-2Na为改性剂,进行高温活化获得了污泥基活化炭,探究了其对苯酚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污泥基活化炭吸附苯酚的饱和吸附容量超过100mg/g,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单层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放热且具有自发性,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佳。最后,提出了60t/d污泥(干化后污泥,含水率约在12%左右)处理量的交互循环式双流化床污泥热解制炭系统及其工艺流程。基于污泥流化床热解实验数据和原料元素工业分析的预测模型对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明确了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分配路径。对60t/d交互循环式双流化床污泥热解制炭系统工程应用进行了初步设计,探讨了污泥原料水分、灰分、挥发分改变对于系统质量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系统工艺的烟气余热利用情况,同时探讨了利用模拟烟气作为热解反应器流化风的系统工艺优化设计。
其他文献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凭借其轻质高强等众多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大跨桥梁结构中,然而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疲劳问题严重限制了这种结构的持续应用与发展。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中,纵肋与横隔板焊接细节构造复杂,受到荷载作用时局部应力分布不均,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该细节因焊接残余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极易产生疲劳裂纹的构造之一。因此,有效评估其疲劳性能并进行有效加固便成为该结构广泛应用的基础。在混凝土结构中,碳纤维复合材料
细胞凋亡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组织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生物过程。研发新的细胞凋亡检测技术一直是活跃的科研领域之一。Annexin V是一种36 k Da的磷脂结合蛋白,其能够在较高浓度的Ca 2+存在下与带负电荷的磷脂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结合。在正常细胞中,PS只分布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侧。而当细胞凋亡发生时,即使在早期,PS也会从细胞质膜内叶外翻到
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仍然是国内外热门课题,在空调系统中使用直接接触式空气处理装置(如无霜空气源热泵)可以实现空调系统能耗的降低,但这些装置中存在的飘液问题已经对它们的推广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针对空调系统中飘液机理的研究属于较新的领域,因此本文研究填料塔中的液膜流动和飘液机理对预防飘液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利用CFD研究手段对液膜的流动和飘液的产生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对飘液的传播进行了实
纳米流体因其优异的传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机械等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在一种基液中添加不同纳米颗粒,形成的混合纳米流体可具有不同纳米颗粒的特性。本文以制备的载银二氧化钛(Ti O2-Ag)混合纳米流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稳定性、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影响因素,搭建实验系统并研究了Ti O2-Ag混合纳米流体的全热回收和空气净化特性。本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载银二氧化钛纳米流体制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新鲜果蔬的需求不断增长,温室种植可以增加果蔬作物产量,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在果蔬智能温室技术的发展方面相较发达国家稍显落后,研究用于果蔬智能温室的标准化感知模式有着重大的前景,对提高温室环境感知的智能化水平和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从用户的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果蔬智能温室标准化感知模式的整体物联网系统架构,研究了其相应的
本文以某架桥系统运动规划与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椭圆影响域的改进人工势场法进行路径轨迹,采用遗传算法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优化架桥系统系统作业轨迹,并设计桥梁的运动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轨迹规划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内容包括:(1)对移动平台使用单轨车辆模型进行建模,采用牛顿-欧拉方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移动平台横摆动力学方程;以改进D-H矩阵和拉格朗日方程对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