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制度租金与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地区之间的差距趋于扩大;第二,不同模式下的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允许并鼓励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金融体系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国有金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民营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非国有金融发展严重滞后,民营经济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取的金融资源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极不对称。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而民营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为何在不同区域演变出不同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机理是什么?其背后的金融支持机制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试图以市场化改革和政治约束弱化的制度变迁为主线,着重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经济演进及其融资选择的作用机制。当前有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角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是对特定区域(样本)企业融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特征及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制度因素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民营企业融资内生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民营企业外源融资渠道狭窄,面临很强的制度约束。因此,从制度演进视角对不同模式、不同成长阶段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民营企业融资总量和结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等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区域民营经济演进路径多元化的根源,以从民营经济的历史演进中探究民营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及其变迁;根据有关区域金融数据,实证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的总量和结构问题。 基于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运用禀赋、制度租金等核心概念,本文将制度性因素归结为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三个方面,进而构建了一个新的解释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在市场化进程中,特定禀赋条件下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相对地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制度租金水平的不同,这决定了特定区域民营经济演进的可能方向。初始禀赋决定了民营经济起步时可能的发展方式和融资选择,构成了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起点;而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的不同组合及其协同演进,使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度租金水平和降低速率,这决定了该地区制度演进的具体方式和路径;“逻辑起点+动态演进路径”的不同组合,使得不同地区演化出丰富多样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民营经济演进背后的金融支持机制。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难以获取银行贷款,所需资金主要来自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运用1983—1985年横向跨省区有关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制度因素对起步阶段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租金水平越高,整个地区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歧视越高,民营经济获取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越大。此时,地方政府的行为就非常关键,它可以利用自身与国有金融的天然联系,帮助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或者对经济组织市场化行为采取包容甚至鼓励的政策,从而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融资(特别是外源融资)选择一方面与国有经济融资制度变迁紧密相关,同时与民间金融的发展密不可分。转轨的逻辑起点是国有经济的强大,它成为政府实现目标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通过金融控制以达到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这种金融控制政策制约了民营经济获得金融支持和服务的要求。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制度租金的降低,国有企业融资机制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在不同区域,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三者相对地位的演进出现了差异,其制度租金降低的速率也不同,这导致了民营经济演进路径的分岔。制度租金的下降速度,。一方面对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产生关键影响,同时决定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制度租金下降越快,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也越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在市场机制发育较快的情况下,国有银行的市场化取向也增强,向民营经济提供的贷款会增加。然而,这种贷款额增加速度仍然低于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因而单位民营经济产值中的贷款额仍然较低。运用1999—2001 年跨省区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因素对民营经济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民营经济越发达地区,单位民营经济产值中的银行贷款份额越低。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和市场化水平分别对民营企业获取国有金融机构贷款份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体制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体制内金融无法为其提供充足金融支持的背景下,民间金融应运而生,并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发展进程的,是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经济组织相互博弈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获得的金融资源趋于增多,对GDP贡献达63%的民营经济,获得了约57%(基于样本数据计算)的金融资源,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约束趋于降低,同时存在着显著的结构性矛盾和地区性差异。从融资结构看,民营企业缺乏长期金融支持;从地区上看,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运用1999—2001年跨省区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因素对民间金融的影响。制度因素对民间金融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制度租金越高、民营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民营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依赖性越强;制度租金越低、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民间金融的贡献越大,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制度演进方式决定民营经济发展及其融资选择:制度租金越高,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国有金融的贡献度越低,民间金融的贡献度越高;处于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严重等。这些结论为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指明了方向,即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制度环境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循着国有经济一集体经济一个私经济的演进路径发展民营经济。
其他文献
本文以培训流程为主线,从培训培训基础理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评估方面对国内外员工培rn训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在广告设计课程建设中作为设计基rn础课程的平面构成如何与广告设计相联系,本文就平面构成如何围绕广告设计
高职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实训基地建设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rn能力,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文章
电信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也是长期受政府管制的产业。电信业管制制度及管制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电信企业共同的研究课题。 当代经济管
本文论述的是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从而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力,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员工队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公司实际,认为应当主
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是指公司股票面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即新股发行。IPO市场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二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一级市场
本文从企业价值构成和价值测算方法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企业价值中的增长机会和融资产生的融资灵活性特征,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利用实物期权定价技术
随着中国进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更多的外国航空公司争相进入中国航空市场,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和快递企业也相继成立。本文是以现阶段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激烈,
科技是带动人民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计算机科技的大力普及,加剧了数学建模在实际生rn产生活中的应用,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见,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