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日益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濒临消亡。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也兴起了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普查、申报、立法、产业化转化、抢救性保护等等措施纷纷涌现,但是抢救的速度还是赶不上消亡的速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脱离了民间基础,公众普遍认识不足,参与缺失,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面临困境。如何通过有效渠道既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又能吸引公众的关注,提高公众的认识,调动公众的参与呢?DV以其庞大的民间基础和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公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架起了一座衔接的桥梁,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失为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本文提出的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在研读大量的理论文献基础上,对DV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并对DV的特点和使用群体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作了系统的梳理。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以及DV相应的优势和作用作出分析,通过一一对应的比照和全面深入的总结,找出了两者深层次的结合点,从而得出了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并且进一步论述了DV的参与方式和这种参与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以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为基础,从影像记录、民间DV爱好者、学生青年、独立导演和传播途径五个角度,分析了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总结存在的种种问题。第四部分,在现状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加强影像保护、培育民间基础、引导中坚力量、扶持主导阶层、优化传播途径五个方面,对应地提出了促进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措施,并对每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可操作性论述。最后还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指出了在DV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两个方向性的问题,一是对原真性和艺术性的把握,二是全面和重点的把握。本研究从DV参与的视角,将DV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期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探讨。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DV参与措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点实践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深入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实际帮助。
其他文献
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网络资源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应用.本文探讨了网络参考资源的类型、参考服务应用网络参与资源的优势,以及参考服务应用网络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
信息资源网络化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图书馆只有更新观念、变换服务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改革工作体制,才能使图书馆在网络化大潮中直面挑战,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屠宰鸡场所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残余饲料、有机物及少量的毛血等,经工厂废水处理后通过高温灭菌后,其干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加上气浮反应后浮渣含有一定量的粗蛋白和其他营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之本,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本文从渊博的知识、科学的知识结构,健康的心理表现,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的创新方法,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能力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