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胃炎片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胃炎片,每次5片,每日三次;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片治疗,2组均以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服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及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胃镜检查改善情况,血浆MOT、CCK改变及胃排空障碍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愈显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愈显率47.5%,治疗组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于单项症状(胃脘或胁肋胀满、胃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饮食减少)的改善无显著差别(P>0.05),而对于情志抑郁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胃镜下表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胃镜检查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浆MOT水平为(346.11±54.43)ng/L,治疗后患者血浆MOT水平为(416.80±58.13)ng/L,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血浆MOT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血浆CCK水平为(189.42±27.01)ng/L,治疗后患者血浆CCK水平为(148.57±28.81)ng/L,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血浆CCK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12例胃排空障碍受试者复测空腹氢呼气浓度,空腹氢呼气浓度由31.22±3.96ppm降低到14.67±8.04ppm,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氢呼气浓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结论:胃炎片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对于中医证候“情志抑郁”指标的改善以及调节血浆MOT、CCK水平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胃肠动力,改善胃排空障碍,促进胃粘膜修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