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借助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许多食用菌已经实现了周年生产,如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灰树花作为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栽培驯化以来,摸索出了适合我国生产条件的灰树花季节栽培模式。结合近几年文献来看,国内研究人员对灰树花的工厂化栽培已有初步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灰树花工厂化栽培规程。本研究从菌株筛选出发,对灰树花工厂化栽培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如下:1.对6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筛选,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判断各菌株对工厂化生产的适应性,筛选出库藏编号Gr0001+3的白灰树花菌丝生长情况较好、生产周期短、平均单产为102.72g、子实体品质好,适合作为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生产菌株。2.从装袋模式、装袋高度、袋子大小三个方面研究装袋工艺对灰树花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选用平面留气室的装袋模式、16.5cm的装袋高度、18cm对折口径的栽培袋能够得到最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28.80%。3.使用析因设计分析出适宜灰树花生产的栽培料配比,再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拟合出各配料与平均单产关系的二项式方程,求解方程得到以木屑占总料质量比为35.5%、棉籽壳占总料质量比为36.3%、玉米粉占总料质量比为18.8%、麸皮占总料质量比为7.3%,添加糖1%、石膏1%,控制含水量64%能过获得最高平均单产178.57g。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配方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4.灰树花的后熟期控制在10d左右,后熟后进行9d左右的催蕾措施能得到较高的原基形成率,过长的后熟期和催蕾时间不利于后期开盖处理,也加长了生产周期。5.在灰树花子实体发育阶段,给予4001x,12h/24h的光照能够在节省电费开支的同时得到较高的生物学效率。使用常规制冷机机组通风和离心风机负压抽废气通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6.初步总结了Gr0001+3灰树花的工厂化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小范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