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在很长时间内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学界一直关心并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被认为是中小企业遭受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都围绕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展开。关系型融资理论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最为重要的研究路径之一,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在充分利用软信息的机制下可以有效弥补交易型融资所依赖的硬信息的不足,进而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关系型融资研究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这种传统关系型融资理论研究往往将银企关系视为是静态的、单因素的,即只考虑到了信息机制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而且在银企关系的测量和对融资可得性及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多方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出现了较多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如锁定问题)。这说明,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除了信息机制产生作用之外,其实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面对融资市场时往往会策略的选择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状态,如通过降低对单一银行融资的依赖(减少锁定问题)进而提高融资效率也是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相应的解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小企业的融资离不开具体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同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关系型融资理论的信息机制和资源依赖理论的降低依赖机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的影响会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差异。我国地区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金融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为我们研究不同金融市场环境条件下关系型融资理论及资源依赖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基于以上的考虑,本研究在关系型融资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金融市场环境调节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将三者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关系型融资理论及资源依赖理论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探讨不同理论依据下中小企业与银行关系界面状态对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其次,将金融市场环境作为调节变量,分析论证不同金融市场环境对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与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相应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对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可参考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中的偏关系的界面状态对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有正向影响,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仍然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关系型融资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上的作用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我国转型时期的金融环境下更是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关系型融资理论的信息机制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2)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中的偏关系的界面状态与其融资可得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降低依赖机制的作用下减弱。(3)在金融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下,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与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之间存在曲线关系。即关系型融资理论的信息机制和资源依赖理论的降低依赖机制对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融资都起作用,但是两种理论内含机制的作用大小依赖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具体金融市场环境,在金融非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中,资源依赖理论的降低依赖机制对中小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影响较大,而在金融非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中,关系型融资的信息机制对中小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影响较大。两种机制导致中小企业在构建与银行关系界面状态时所选择的策略刚好相反,从而使得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与其融资可得性之间呈现曲线关系。(4)在中小企业获取银行的融资中,银企关系界面状态对中小企业提高银行的总融资可得性、短期融资可得性和长期融资可得性的作用表现不同,银企关系界面状态更多的影响了中小企业银行总融资可得性和短期融资可得性,但是对于其获取银行的长期融资则表现不明显,这可能源于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融资更为谨慎。但是总的来说,中小企业银企关系界面状态中的偏关系的界面状态与其融资可得性正相关,只是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强度受到了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