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桦次生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森林类型,在冀北山地广泛分布。杨桦次生林不仅能为林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而且也发挥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经营模式粗放,杨桦次生林存在着林相残破、生长衰退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认识杨桦次生林的生长规律和演替进程,科学地调整林分结构和经营森林资源,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通过对森林自然度的评价,客观地反映林分的状态特征,为科学地经营管理提供实践依据。 本文以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状态特征根据不同年龄选取能够体现地带性潜在顶级森林群落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研究区杨桦次生林自然度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杨桦次生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林分特征,为进行杨桦次生林的近自然经营,从森林演替、结构与格局、物种多样性和干扰程度4个方面选取共11个指标,构建了杨桦次生林自然度评价体系。 2、随着年龄的增加,Ⅱ、Ⅲ、Ⅳ龄级的天然更新数量逐步增多,Ⅴ龄级不同样地的幼苗更新情况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同龄级内林下的更新数量与林分密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演替趋势亦有明显差异;树种组成方面,Ⅲ、Ⅳ、Ⅴ龄级林中乔木多样性比Ⅱ龄级较高,优势树种的集中性更明显,且不同样地多样性水平有明显差异,过渡树种与顶级树种的增多,促进了林分向顶级群落的演替。 3、杨桦次生林的林木分布格局多呈聚集分布,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很少;林分的垂直层次仅少数能达到完整结构,多数为复杂性状态;各样地的直径分布中有60%左右为正态分布,但大多属Ⅱ、Ⅲ、Ⅳ龄级林分。 4、林分密度对草本、灌木的多样性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各龄级中,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草本Simpson指数和灌木Pielou指数均呈减小趋势,但在个别样地中又有所增加。而对灌木盖度的作用却大体相反,在同龄级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灌木盖度也有所增大。 5、杨桦次生林所受的干扰来自天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方面,天然干扰和人为破坏性干扰作用较小,而通过人为更新、林分密度调整等措施,能够达到明显的增益性效应,可直接或间接的提高森林的自然度。 6、根据杨桦次生林在结构、更新、树种组成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结合自然度评价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7个等级,且等级由低到高符合杨桦次生林的初级林分向顶级森林群落演替的趋势。就研究区林分而言,整体的评价等级在1-5级之间,属于偏低演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