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听力都属于语言的输入加工过程。尽管听力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大多数关于外语/二语理解的研究都是关于阅读理解的。听力的理解过程一直被认为是跟阅读的理解过程完全一样。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导致外语教师把本来用于指导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不加区分和修正地运用到听力的课堂教学上。但是由于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物理特征上的区别使得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这两种语言理解的具体形式在结构上不完全相同,所以听者在接触声音信号时,无法用阅读的方式来加工这些语言信息。事实上,阅读和听力是语言理解的两种不同形态,因此对学习者的指导也应该区别对待。
本篇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要解释由于语言材料的各种外部特征以及中国的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使得听力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受到影响,导致了这个过程与阅读理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阅读和听力对比研究的一些观点和结论,解释了语言载体的物理特性是如何来影响语言理解中信息加工程序,并指出这个过程中具体是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大量实验证明对上下文信息和图式知识的错误建构严重地干扰了听者对实际本文的加工处理。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同时证明了在听力中对语音信号的感知比在阅读中对文字信号的感知要困难很多,而且如果没有正确、详尽的底层信息加工,自上而下的信息选择和激活根本无法得到实现。
本文作者建议在听力研究中要审慎得对待阅读理解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听力教学中,要训练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正确地使用他们的推理能力,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语言材料中寻找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他们的假设。更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对底层语言信息,特别是对语音的加工能力迫切需要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