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并购,也称频繁并购,通常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企业不断的发起多次并购活动的行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进行本企业的资本结构的改变和多领域的整合,因此使得连续并购现象开始普遍的存在各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中,而对连续并购这一现象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并购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国有股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也是不断进行连续并购模式的主体,国有上市企业进行连续并购行为时更加的便利化。本文将5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的并购事件界定为连续并购,以2009-2013年间进行连续并购的10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4年发生的347起并购事件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将研究样本分为总体样本、相关并购组样本以及非相关并购组样本,提出了相关的假设,然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对连续并购样本进行多元回归,研究结果发现:对总体样本和相关并购组样本,当仅用并购次序对并购绩效进行回归时,连续并购绩效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当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再次对连续并购绩效进行回归,同样发现连续并购绩效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然而,对非相关并购组则是不显著。并且通过将总体样本与相关并购组样本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关并购绩效的下降幅度要比总体样本的小。实证检验表明,对总体样本和相关并购组样本,并购绩效随着并次序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而对非相关并购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连续并购采用现金支付越多,现金支付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并购交易金额与并购当年年初总资产的比值(并购相对规模)越高,并购绩效越差。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体制建设等建议,以期能够对改善连续并购现象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