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赏蔷薇种类繁多,观赏价值高,景观效果良好,且适应性强,是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的应用类群。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着重于对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调查、形态学及果实营养性状评价,而对其在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甚少。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中利用的观赏蔷薇基本局限在月季、玫瑰等少数蔷薇属植物中,尤其是受气候条件限制的寒地城市,园林绿化材料相对较少。寒地月季是我们课题组培育出的可以在寒冷地区露地越冬的品系,但很多现代月季品种无法在寒地露地越冬,每年防寒越冬前需进行修剪,株型也会随着栽培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大力开展寒地观赏蔷薇的野生资源收集和抗寒性良种选育工作,结合其在寒地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加强寒地观赏蔷薇在园林应用上的研究力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测、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和实例例证的方法对观赏蔷薇的观赏特性及在寒地园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查阅了蔷薇属植物的研究现状,挖掘了观赏蔷薇的传统文化意蕴和意境的表达,并整理出北方观赏类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其次,对寒地部分野生蔷薇、现代月季和寒地月季等观赏蔷薇的观赏性状及其形态指标进行实地观测并对所记录的数据做出比较和分析,总结出观赏蔷薇在寒地的栽培技术。再次,结合色彩学原理,提出观赏蔷薇在寒地园林中的景观配置方法及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的合理配置模式,总结观赏蔷薇在寒地城市不同绿地类型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齐齐哈尔梅里斯区植物园的设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今后具有地域性的观赏蔷薇园林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本文通过对寒地观赏蔷薇的观赏特性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研究,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挖掘观赏蔷薇的传统文化意蕴,其具有“爱与美”、“圣洁”、“和平”、“长春”、“顽强”、“富贵吉祥”等象征意义。根据观赏蔷薇的象征意义、相关的诗词画作及对国内外花卉节事活动的总结,提出利用观赏蔷薇构筑清幽空间、儒雅空间、华丽空间、活跃空间和芳香空间等不同园林空间类型的特点及植物配置模式,以及分别为按生态习性、传统文化寓意、意境的配置方法营造观赏蔷薇景观。(2)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观赏类蔷薇属植物在寒地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栽植数量较多,应用范围较广。总结出观赏蔷薇的观赏性状主要为株型、花、果、枝、叶等特征部位,并选取寒地观赏价值较高的10个野生蔷薇种类、20个现代月季品种,以及30个寒地月季品系进行实地观测,发现蔷薇属植物多为灌丛或藤本植物。野生蔷薇属植物的枝条姿态多为半直立型,占总数的40%;现代月季中杂种香水月季以直立型居多,丰花月季多呈半匍匐状生长,藤本月季的株高最高、冠幅最大;寒地月季普遍为半直立型,占总数的36.66%。观赏蔷薇的花型多样,包括平展、杯状、突心状、坛状、球状、莲座状、四分莲座状和绒球状;花色丰富,以红、粉、黄、白四个色系为主。观赏蔷薇的观赏部位以花和果为主,观赏期集中在4~11月,其在寒地的防寒越冬措施主要为搭设防风屏障、根部堆土和包裹树冠。(3)在提出观赏蔷薇在寒地园林中的应用要遵循适地适树、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色彩调和效应和色彩心理效应在景观配置中的应用,整理不同色系的观赏蔷薇在寒地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景观效果。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观赏蔷薇在景观配置中背景的最小高度和最小宽度,以及背景颜色的最佳范围为黄绿色至蓝绿色。据此,提出观赏蔷薇在植物景观中适宜作主景,背景以枝下高较低的常绿乔木为最佳,及观赏蔷薇配置的艺术手法。总结观赏蔷薇与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形式,以及其在寒地城市的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和专用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中的应用。(4)将课题的研究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论证,参与齐齐哈尔梅里斯区植物园项目的设计,利用观赏蔷薇与多种园林要素相结合,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以期为今后观赏蔷薇在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