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交际对口译影响的定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guo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由此,全球对口译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障碍。此时,克服文化障碍,保持交流通畅的责任就落到了译员的身上。因此,口译不仅是一种将信息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传递着文化信息。译者,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要对本民族文化了如指掌,还应对目的语民族文化耳熟能详。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影响着口译的质量,对口译员尤为重要。口译员只有精通双语和相应的文化才能在这两种语言上“优美地跳舞”。   本研究应用研究者自己设计的访问提纲,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1位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研究资料。资料收集完毕后,研究者将访谈录音逐字转录整理为文字材料,并就模糊的信息与被访者进行了确认。在反复阅读和认真思考之后,研究者根据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文字材料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发现:(1)中英文化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口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的障碍;(2)口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意识对于成功的口译至关重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译员的一项重要素质。(3)跨文化交际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文化课程设置和文化教学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专业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4)学校的跨文化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译员的自我观察和提高才是关键。   本研究仅是一个尝试性的研究,通过分析讨论跨文化交际对口译的影响、高校跨文化交际教育的现状以及译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方法,探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改进,以及译员的自我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对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中中英文节目的反馈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依据Clancy对反馈语的分类,反馈语可以分为:衬托型反馈项目,句首接应语,重复项目,应对性
读《世纪伟人周恩来》,深感但凡伟人,都不把自己看得比群众高贵,而是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中的一员,保持着谦逊和平等的风范。  195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周总理因出访需要,到北京市“中国照相馆”照相。当时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当摄影师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照相的时候,忽然有人叫道:“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那位正准备照相的战士一听,赶忙上前给总理敬礼,并请总理先照。周总理微笑着对他说:“你先照,我等
后殖民翻译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成为学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从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后殖民翻译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评述,而批判反思性的研究专著还未见到。后殖民翻译研究存在
《秋日四重奏》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芭芭拉·皮姆(1913-1980)的代表作,于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该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四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