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儒林传》考论并补遗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汉书·儒林传》与《后汉书·儒林传》,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二者在叙述儒者授经系统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前汉《儒林传》授经系统清晰明确,注重师法和家法。而后汉《儒林传》在叙述授经系统时则趋于繁杂,家法师法模糊不清,仅“取其名家者”,这就为后代学者研究东汉经学师承脉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条理化整理,使之尽可能地像前汉《儒林传》一样清晰明确,本文的选题主旨即在于此。虽说《后汉书·儒林传》如此的表现形式是后汉今古文趋于融合以后的反映,但今古文的融合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学术的传承,古文经学的兴起与今古文经学之争对汉初以来恪守师法家法的学风的巨大冲击、章句之学的淡化与不拘师说、后汉儒者的编治群经,广泛求师等诸多因素构成了两汉《儒林传》传经特点的不同。从《后汉书·儒林传》本身看,后汉授经系统的模糊性,并不是可以认为后汉传经无家法可寻,也不是可以认为仅仅数十名家者可以涵盖一切。要把后汉经学研究推向细致深入,对《后汉书·儒林传》作补充,使之更条理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后汉经学的考察与对《后汉书·儒林传》的补遗,将更有利于认识后汉经学的总体特点。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前、后汉《儒林传》经学传承上的特点之不同。第二部分简论前人研究后汉学术的基本成就(主要为清代学者)。第三部分按《易》、《书》、《诗》、《礼》、《春秋》对后汉《儒林传》进行条补,尽量使后汉的传经系统明朗化。
其他文献
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会造成人们精神异常,殊不知现代人爱吃零食、薯条等垃圾食物、长期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足、膳食纤维缺乏也会使人记忆力衰退,患上精神分裂、老年痴呆、抑郁症、过度紧张等精神类疾病。    吃鱼少易忧郁  英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这与人类过去半个世纪的饮食习惯改变、吃进过多垃圾食物有关。英国均衡饮食推广机构与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
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而载体的变化往往会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网络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这种新语体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
笔者通过考察王小波的主要接受群体、生前发表文章的重要媒体以及“王小波现象”的形成过程,认为王小波“热”同90年代末中国市场经济带来的“中产阶级乌托邦”文化想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