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要面临学业上的压力,父母老师的期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身心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导致高中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意念。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导致这一极端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了解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和自杀意念的状况有助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使个体清楚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追寻、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以兰州市某高中的500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了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学变量角度看,在性别方面,生命意义、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均未见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生命意义,自杀意念,消极应对未见显著差异,而积极应对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方式好于非独生子女。在年级方面,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年级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的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在积极应对方式上,与高一和高三年级相比,高二年级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在消极应对方面,高三年级比高二年级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频率更高。从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和应对方式的角度看,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和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关系。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贡献率为44.1%,在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贡献率升高为57%,加入消极应对方式后贡献率为54.5%,贡献率明显提高,且生命意义感仍对自杀意念存在显著影响,因此高中生应对方式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触觉感知是生物体感应外界信息变化的重要功能。同样的,机器人也需要触觉传感功能去精准地检测识别到接触目标的尺寸、应力、温度、材质、形状等信息。随着智能机器人的飞速
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政治、经济、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取得的成就显著,同时伴随的腐败问题也愈演愈烈。腐败问题侵蚀党的肌体、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长此以往可
目的探讨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个人-工作环境匹配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真实型领导量表、个人-工作环境匹配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6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