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女性绝经后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分析雌激素(estrogen)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02月之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的拟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正常或未见明显狭窄(<20%)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根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B组),A组22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6.82±3.42岁);B组18例,年龄52-65岁(平均年龄57.11±3.86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采集病史资料,记录心电图、血压、心率,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I等检查。第二天清晨空腹8小时以上抽取静脉血行性激素、肝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等检查。择期行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比较A组与B组的雌二醇水平,并分析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CMVD的相关性(雌二醇为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故以雌二醇水平代表雌激素水平)。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A、B两组的基本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BMI)、心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A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1.45±0.64vs0.87±0.42,P=0.002);A组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125±18vs139±15,P=0.012);A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76±11vs83±10,P=0.03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 A、B两组的性激素水平比较:A、B两组患者的孕酮、睾酮、促卵泡成熟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B组(18.41±8.52vs38.56±10.38,P=0.0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hsCRP、雌二醇、收缩压、舒张压中,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有关的是hsCRP、雌二醇水平。其中hsCRP的Exp(B)值为10.957,P=0.029,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hsCRP是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雌二醇水平的Exp(B)值为0.731,P=0.00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为CMVD的保护因素。结论:1雌激素水平是绝经后女性CMVD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越高,发生CMVD的可能性越小。2 hsCRP是绝经后女性CMVD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hsCRP水平水平越高,发生CMVD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文献
背景: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是最常用的NSAIDs,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小剂量ASP又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