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特征的小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71, 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A, CoxA)、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其中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等,系重型肠道病毒,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找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和诊断指标就成为关键。肝脏在机体代谢和防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始动器官和容易受损的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均可引起多种血清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变化。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 PA)在肝脏受损时较快出现变化,是肝脏合成和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敏感而又特异地反应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血清PA在体内总含量极少、更新率高且在血浆中半衰期短,其敏感、特异,故测定其血清浓度更能及时地反映肝细胞的合成能力,其血清含量的改变能敏感、快速、真实的反应肝脏损伤。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由真胆碱酯酶和拟胆碱酯酶两部分组成,拟胆碱酯酶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可反映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肝脏受损时,血清CHE活力降低,是肝脏病变后唯一下降的酶。近年来有不少报道,脓毒血症、恶性肿瘤等一些危重疾病可引起CHE活力降低的同时,前白蛋白含量也在下降,且两者基本呈平行关系,而此类关系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尚未见报道,本课题将重症及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的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含量进行检测对比,探讨其在手足口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用于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病情进展的价值。
方法:对入选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观察其入院12小时内、治疗5天及治疗10天时血清PA及CHE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体检儿童血清含量进行对照。留取入选患儿入院12小时内、治疗5天、10天时空腹静脉血清,测定血清PA及CHE含量;同时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糖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还有病原学等方面的检查。所得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三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比较结果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
结果:
1.重症组多出现于3岁以下儿童时,最多出现的症状是持续发热(50/52)及四肢抖动(41/52)。
2.重症组患儿多有三高两快现象:呼吸、心率增快、血压、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2.1 各组呼吸次数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较治疗5天呼吸次数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与治疗10天之间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普通组呼吸次数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率、血压值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内较治疗5天心率、血压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与治疗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小时重症合并脑炎组较普通手足病心率、血压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外周血WBC值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较治疗5天外周血WBC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与治疗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小时重症组较普通组外周血WBC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糖值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较治疗5天血糖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与治疗10天之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小时重症组较普通组血糖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重症组与普通组EV71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血生化检查
4.1 肌酸激酶同工酶值(CK-MB)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较治疗5天、治疗10天时CK-MB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与治疗10天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小时重症组较普通组CK-MB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值比较:
重症组和普通组及其各时段血清ALB、A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值的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与治疗5天、10天胆碱酯酶水平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小时重症组、普通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4 血清前白蛋白值的比较:
重症组入院12小时与治疗5天、10天前白蛋白水平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12小时前白蛋白含量最低,于治疗第5天、第10天逐渐升高;入院12小时重症组、普通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组前白蛋白含量最低,普通组、正常对照组数值依次升高。
5.血清前白蛋白与心率、血压、呼吸、外周血WBC及血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是:F=28.931,P=0.000,可认为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图3)
结论:
1.密切监测手足口病患儿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病例。
2.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糖的增高提示患儿病情的加重。
3.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在各组中变化不大,提示胆碱酯酶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无预警价值。
4.血清前白蛋白值的下降可提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肝脏损伤,对于病情进展变化有预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