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铈锆氧化物纳米颗粒的SAS制备及其中空结构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因具有储放氧性能常被用作催化剂或者催化剂载体。但其催化活性温度比较高,储氧量(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SC)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基于改进上述缺点,众多学者对掺杂第三组分改性的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做了研究,发现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物化性能有很大影响。超临界抗溶剂法(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SAS)是一种新兴的微粒制备技术,在聚合物、制药、催化剂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成功制备出铈锆氧
其他文献
谷胱甘肽(L-Glutathione,简称GSH),化学名: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甘氨酸(γ-L-glutamyl-L-cysteinyl-glycine),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GSH是
学位
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9)的支持下完成的。  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围绕鱼类饲喂富含糖类物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后出
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本教材共有20个单元,但科普类文章仅2个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必修五第四单元)、6篇文章。而且选修教材中根本没有科普类课文。由此可见科普类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又是最为丰富的C1资源,其资源化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二氧化碳分解需要高温,一般还需借助催化剂、气体分离膜等技术和光、电等能量的输入,而且其操作条件苛刻,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高,能耗严重且分解效果差。冷等离子体技术则由于其特殊的非平衡性能够使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分解,能耗低,效率高,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用于二氧化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