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历经三年半的漫长过程,海牙国际法庭最终于2016年7月12日公布仲裁裁决。菲律宾“大获全胜”,本次裁决共同损害了两岸的海洋权益。而通过台湾两家主流报刊对本次事件的报道研究,一方面可从中了解到当前台湾报业在报道两岸相关问题中,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及影响这些报道的相关因素;另一方面本文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台湾主流报刊的南海仲裁事件报道进行历时性的综合和归纳,在研究中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两报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丰富相关台湾报刊的研究。本文此次选取了台湾两家主流报刊——《联合报》、《自由时报》,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关于此次南海仲裁事件的469篇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议题生命周期、报道议题、报道立场、消息来源、文本内容7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呈现出两报针对此次仲裁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仔细分析了两报构建框架的过程及两报由于政治立场倾向所造成的框架差异。经样本分析发现,两家报刊针对此次仲裁事件报道具有极其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差异体现在报道议题、报道立场和消息来源三个方面;其次,两报新闻消息来源的内容偏向性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消息来源间的框架竞争则主要体现在议题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两报引用消息来源框架具有差异,以及在报道立场上具有三个显著差异。通过对两报的文本框架分析之后,发现两报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暴力”情况,尤以《自由时报》更为突出。综合研究,本文认为两报对此南海仲裁事件的报道会因各自政党立场倾向不同,而对围绕该事件所发生的其他相关事件或人物行为等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为大众构建了不同的社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