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著名小说作家,2006年他凭借着《我的名字叫红》一书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大奖,他被一些权威评论家喻为“欧洲最核心的三大文学家之一”。作为土耳其的文坛巨匠,对帕慕克小说创作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结合他的文化杂糅理念探讨作品中的文化语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黑书》、《我的名字叫红》三部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了后殖民文化理论、文化冲突理论和原型理论,以探讨土耳其人的文化身份为出发点,以伊斯兰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的摩擦与碰撞为切入点,并结合耳其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和宗教的大量资料,依次为依托对帕慕克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文化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和深入的分析。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帕慕克的生平、创作经历和背景以及帕慕克主要的作品概述,从整体上对帕慕克有一个完整认识。第二章主要以《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为对象来分析伊斯坦布尔的文化情感即忧伤和“呼愁”,强大奥斯曼帝国辉煌文明的没落与当今土耳其贫弱衰败经济的反差,地缘政治的羁绊,文化西化的尴尬以及宗教信仰的危机,造成了土耳其人与生俱来的忧伤与“呼愁”。第三章以《黑书》为分析对象,以古老的身份追寻为主线,结合文化身份理论,主要从伊斯兰的苏菲神秘主义寓言和卡利普的身份追寻两方面来分析。正如众鸟前往卡夫山寻找凤凰的寓言故事一样,卡利普通过寻找如梦和模仿耶拉,经历了追寻他人、模仿他人、成为自己三个过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最终才明白他寻找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经过磨难与重生后的一个全新的自己。在此基础上帕慕克点出了本书“我即凤凰”的鲜明主题。第四章以《我的名字叫红》为对象,主要分析伊斯兰传统的细密画和法兰克肖像画之间的模仿、冲突与谋杀,在以不同的东西方艺术为代表的文化冲突下造成的人性的扭曲与分裂,深刻剖析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悲剧和文化悲剧。综上所述,帕慕克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立场践行着文化杂糅理念,他的小说创作融东方叙事艺术和西方现代技法为一体,作品既洋溢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气息,又充满着现代性质素,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