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语伴随着社会发展已然成为普遍现象,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上不断出现的新表达不仅折射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现象,更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再范畴化机制,因此,研究流行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语言的发展变化趋势。目前学者们对流行语构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或认知语言学的单一视角,而较少将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从话语生成和理解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新认知语用学视角对流行语表达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进行构式语法分析,以揭示该语言现象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及语用动因。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主要来源于网络新闻标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研究发现:1)新兴表达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属于构式,主要源于:用法上,“你”所对应的“X”不再仅限于“(一个)人”的指称,任何人或物,只要是语用者意欲表达观点的对象,都可进入该构式;语义上,该构式衍生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语义内涵,既可用于表达语用者积极的情感态度,又可表达消极的态度评价,且含有幽默或讽刺的调侃。该表达语义和用法的不可预测性是促使其成为构式的主要原因。2)在表达阶段,该构式的认知基础是仿拟思维,构式的生成是语言使用者仿拟思维语用化的结果,此外,概念隐喻和转喻在生成非常规性表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理解阶段,受话人对构式的理解主要基于前语境知识,其中,集体前语境作为同一语言社区成员的共享信息有助于受话人理解发话人的一般语用含义,而个体前语境由于引导受话人关注凸显信息可能导致误解,此时互竞语境协助受话人准确识别话语的真正意义。3)该构式的语用价值体现在,以礼貌原则为前提,当表达正面语义时,结合文化因素,将赞扬义隐含在“这样的”表达中,以避免直接露骨的夸赞而更容易被接受;当表达负面的语义时,“这样的”作为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明确的指责而威胁对方的面子。简言之,同一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凸显不同的会话含义,消极的语义同积极的语义一样都以礼貌原则为前提,在不同的语境下拥有不同的语用价值。流行语构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已然成为高频率表达式,将认知和语用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对该构式进行探究,能够相对全面解释该表达在生成和理解方面涉及的认知及语用动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