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重视。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对的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显然,教育者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现阶段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了解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采用《教师个人信息调查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长沙市9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456名教师进行测试调查,通过SPSS19.0(中文版)软件统计分析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同时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连续跟踪调查YH中学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获取不同时期的两次该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以此推测不同时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五名中学化学教师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应对方式(积极/消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  研究结果表明:  1.心理健康的群体特征: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2.不同群体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有:男教师女教师的好;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好;党员教师比非党员教师好;20年以上教龄教师比其他教龄组的教师要好;非班主任教师比班主任教师要好;其他学历、教师等级、学科等对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均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但存在部分差异。  3.临近段考时期(期中、期末考试),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时学习时间段。  4.教授化学科目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科目教师无显著性差异,但整体上其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些。  5.以积极方式应对教学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要比以消极方式应对或是不作为方式应对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好。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主要从社会观念、政府措施、学校层面、教师自身等四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中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有:  1.由政府相关部门(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建立并逐步完善一套全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网站;  2.每所学校(城镇或是乡村中小学)都应当建立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数据建档工作;  3.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实施教师人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坐班制;  4.缓解职业倦怠,减少教师认知枯竭。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传统"五色观"的产生、发展以及其蕴含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并分析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不仅为当代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谋求中国传统"五色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也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积极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已不限于仅仅满足过去“吃饱穿暖”的朴实愿望,现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