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microRNA159和microRNA168在干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日益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障碍。其中,干旱是限制玉米生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通过品种选育改良玉米的耐旱性是减轻干旱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但需要对耐旱性的遗传机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玉米的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尽管已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对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仍然不能很好地解析玉米耐旱性的分子机理,为耐旱性遗传改良的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
其他文献
CZTSSe材料有着优良的性能,其具有禁带系数适宜(1.0 eV-1.5 eV),光吸收系数较大(>10~4 cm~(-1)),所含元素地表含量丰富等特点而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与学者的青睐。而通常作为CZTSSe太阳能电池的缓冲层的硫化镉(CdS)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开发一种无毒的可替代CdS的缓冲层材料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研究无毒Zn-Sn-O缓冲层材料和CZTSSe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随着微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微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微机器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毫米级微机器人为研究基础,并根据多微机器人协调协作系统的需求,设计实现了面向多微机
摘要 从茬口安排、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小麦—无籽西瓜—夏玉米间套种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无籽西瓜;夏玉米;套种栽培;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S651;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61-01  小麦、无籽西瓜、夏玉米间进行套种,小麦平均产量达到6 t/hm2左右,产值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