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CAP-18/LL-37是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发现的抗微生物肽(AMPs) 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目前,关于LL-3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为了探讨LL-37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了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和干扰素-α(IFN-α)的表达水平,并将SLE患者的皮肤和肾组织做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相邻的三张切片上分别检测LL-37、pDCs和IFN-α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技术在相邻的两张切片上分别检测LL-37和pDCs的表达。同时将患者皮肤和肾组织的LL-37表达水平与pDCs、IFN-α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还探讨了LL-37与SLE患者临床背景资料(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水平、肾脏病理结果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LE患者的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pDCs和IFN-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连续切片结果显示LL-37、pDCs和IFN-α表达基本在相同部位;原位杂交连续切片结果显示LL-37和pDCs表达基本在相同部位;相关性分析显示,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pDCs和IFN-α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01)。分析SLE患者临床背景资料后发现LL-37的表达水平与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肾脏免疫沉积物有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国内外首次发现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LL-37可能与SLE发病有关。第二,在国内外首次证明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和pDCs、IFN-α分别表达在几乎相同的部位,并且三者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01)。提示LL-37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可能与pDCs分泌IFN-α有关。第三,在国内外首次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LL-37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首次利用连续切片方法分析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和pDCs、IFN-α表达的关系。本研究将为深入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