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3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903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CAP-18/LL-37是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发现的抗微生物肽(AMPs) 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目前,关于LL-3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为了探讨LL-37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了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和干扰素-α(IFN-α)的表达水平,并将SLE患者的皮肤和肾组织做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相邻的三张切片上分别检测LL-37、pDCs和IFN-α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技术在相邻的两张切片上分别检测LL-37和pDCs的表达。同时将患者皮肤和肾组织的LL-37表达水平与pDCs、IFN-α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还探讨了LL-37与SLE患者临床背景资料(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水平、肾脏病理结果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LE患者的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pDCs和IFN-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连续切片结果显示LL-37、pDCs和IFN-α表达基本在相同部位;原位杂交连续切片结果显示LL-37和pDCs表达基本在相同部位;相关性分析显示,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pDCs和IFN-α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01)。分析SLE患者临床背景资料后发现LL-37的表达水平与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肾脏免疫沉积物有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国内外首次发现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LL-37可能与SLE发病有关。第二,在国内外首次证明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和pDCs、IFN-α分别表达在几乎相同的部位,并且三者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01)。提示LL-37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可能与pDCs分泌IFN-α有关。第三,在国内外首次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LL-37在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首次利用连续切片方法分析SLE患者皮肤和肾组织中LL-37和pDCs、IFN-α表达的关系。本研究将为深入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生理性事件或病理性疾病都可导致机体重要脏器如心脏和脑对能量的需求增加,高耗能组织短期或长期内对能量的过多需求,可导致有氧的三羧酸循环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进
目的:研究用小分子化合物三步法在体外诱导大鼠肝上皮样干细胞WB-F344细胞(WB细胞)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并观察诱导的胰腺前体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体内能否进一步诱导分化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监督,抑制管理层私利行为。基于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
结节病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疾病,其病因一直不明。考虑到该病在全球各地罹病情况悬殊,而且有迹象表明不能排除内外病因相互结合诱致发病的可能,故本文拟从内
<正>全球石油贸易版图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石油贸易重心也由原油转向成品油。中国要顺应这种变化,适时推出原油期货,增加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话语权。美国得州的Corpus Christi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于2019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由于疫情突然、发展快、规模大,并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我国及各省市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并引起
对原子、离子、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来分析它们的立体结构,发现价层电子互斥理论能够简单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着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