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从网络热词到今天的大规模运用,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人们也从惊呼“大数据时代”来了,到身在其中并逐步习惯大数据对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大数据,也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种信息资产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身在时代的大潮中,也都切身感受到了大数据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据《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表明,有81%的人表示收到过来电对方知道自己名字等个人信息的陌生电话;有53%的人表示因为搜索网页导致被某固定类型广告持续骚扰。这一粗略的统计虽然不够全面,但也说明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正面临严峻形势。而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并无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文从近期发生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例入手,分析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缺欠。其次,笔者将对大数据和个人信息进行理论界定,并介绍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面临的新的风险。之后将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进行梳理归纳。再次,通过比较法的研究方式,分析域外有代表性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并总结出对我国的有益借鉴。最后,提出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对策。本文将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法学研究的总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讨论如何从立法角度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希望能通过立法的形式,帮助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个人信息受侵害或是被滥用时能获取更为完善和全面的保护及救济。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礼仪、法律和法律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论述礼仪和法律的辩证关系,同时阐述了传统礼仪和现代法律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继承传统文化所存在的意义,并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现代法律素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礼仪文化;法律素质;继承;有效措施  从古至今,我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其具有的起源早、规模大、内容广泛、完善程度高等特点,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无法比拟的。
不论何种企业、何种行业都有相通之处,如都有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而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都要按照高效的原则,力争又好又快的开展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企业领导机关的秘书工作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工作,所谓秘书工作就是直接为机关或部门负责人提供综合服务的辅助性管理活动。新时期,新的形势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客观上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秘书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
植绒是在涂覆粘合剂的基质表面施加细粒的方法。在世界上,大多数的植绒工艺是使用精细切断的天然或合成纤维。植绒制品使基质表面具有一种装饰或功能性的特征,通过不同的植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