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致力于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尝试找寻主亚文化的沟通路径,创造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研究者立足教育社会学视角,以亚文化理论为支撑,采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深入考察M中学R班级学生亚文化的基本情况。以M中学日常生活为场域,藉由对于亚文化学生群体生活实践的多样呈现,探寻处于受抑地位实践主体反抗的行动方式与意义。依照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对M中学和R班级的背景进行详细剖析,发现生校之间,生师之间充斥着裂隙与矛盾,甚至在“王八事件”达到了冲突的制高点。由“王八事件”转入对于R班级的探究,发现以下问题:(1)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是如何与主流文化相抗衡的?有哪些表现形态?(2)是孤军奋战还是群聚而起?(3)他们的反抗策略是什么?(4)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通过对学生亚文化的案例的“深描”发现:学生亚文化是学生对抗主流规训文化的一种方式,表达着学生“找乐子”和“抗不公”两大诉求主题。“找乐子”群体是一种分散化和暂时性组织形式,以“排解”为主要目的;而“抗不公”群体是拥有相对而言庞大的人群数量以及相对稳定的群体组织,拥有明确的反抗对象和反抗目标。在对“找乐子”和“抗不公”两大主题的亚文化分析中发现:对抗方式会由隐性转向公开化,由“退让式协商”转向“激烈式”冲突的抉择资本在于一个学生群体权势的形成——亚文化“团伙”。进而探究群体权势的外部诱因和内部运作逻辑。发现外部诱因有三,教师的低权威、学校的弱外援以及家长的薄配合;内部的运作逻辑在于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互惠协定、情感协定。内外部诱因交错,催化了旺盛的学生亚文化力量。最后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适当建议,学生亚文化是学生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方式,当凝结成团体时,会形成与主流文化势力此消彼长的存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双方此消彼长的对立,而是创设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开辟文化空间、公平化管理、分散重组,从而使学生更理性表达自身的亚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