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场域下的“另类”青春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致力于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尝试找寻主亚文化的沟通路径,创造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研究者立足教育社会学视角,以亚文化理论为支撑,采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深入考察M中学R班级学生亚文化的基本情况。以M中学日常生活为场域,藉由对于亚文化学生群体生活实践的多样呈现,探寻处于受抑地位实践主体反抗的行动方式与意义。依照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对M中学和R班级的背景进行详细剖析,发现生校之间,生师之间充斥着裂隙与矛盾,甚至在“王八事件”达到了冲突的制高点。由“王八事件”转入对于R班级的探究,发现以下问题:(1)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是如何与主流文化相抗衡的?有哪些表现形态?(2)是孤军奋战还是群聚而起?(3)他们的反抗策略是什么?(4)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通过对学生亚文化的案例的“深描”发现:学生亚文化是学生对抗主流规训文化的一种方式,表达着学生“找乐子”和“抗不公”两大诉求主题。“找乐子”群体是一种分散化和暂时性组织形式,以“排解”为主要目的;而“抗不公”群体是拥有相对而言庞大的人群数量以及相对稳定的群体组织,拥有明确的反抗对象和反抗目标。在对“找乐子”和“抗不公”两大主题的亚文化分析中发现:对抗方式会由隐性转向公开化,由“退让式协商”转向“激烈式”冲突的抉择资本在于一个学生群体权势的形成——亚文化“团伙”。进而探究群体权势的外部诱因和内部运作逻辑。发现外部诱因有三,教师的低权威、学校的弱外援以及家长的薄配合;内部的运作逻辑在于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互惠协定、情感协定。内外部诱因交错,催化了旺盛的学生亚文化力量。最后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适当建议,学生亚文化是学生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方式,当凝结成团体时,会形成与主流文化势力此消彼长的存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双方此消彼长的对立,而是创设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开辟文化空间、公平化管理、分散重组,从而使学生更理性表达自身的亚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和谐共生。
其他文献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基础,本文从生命科学的特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学习特征出发,研究儿童学习生命科学的规律,在使儿童获得初浅的生命科学概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和邓小平围绕这一问题所引发的对人民的内涵、人民的作用、人民的利
成品油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行业,我国遵照WTO协议,入世后三年对国际石油公司开放零售、五年开放批发业务,成品油市场一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即将拉开帷幕
本文运用比较教育学的国别专项研究框架、教育社会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对美国教育权利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并立足我国国情,针对我国教育权利社会保障现状得出若干启示借鉴
针对国内船体分段焊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机器人焊接编程,进行了机器人横角焊与立向上角焊工艺试验,分析了机器人焊接主要工艺参数对角焊缝成形的影响。试验结果
众所周知,儒家道德观构成了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主干,而“以德为先”恰恰又是儒家道德观的内核。本研究拟探讨“以德为先”的企业管理价值。经过系统的文献研究,本研究认为,在组织
关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西方学术界为人们勾画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不同的阿伦特肖像。基于阿伦特基本著作的文本考察表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同时包含了两面: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萃取白芍中铅、镉的条件,建立一种快速、高回收率、低污染的原子吸收法测定白芍中铅、镉的前处理方法。方法:样品经粉碎以硝酸溶液作萃取剂超声萃取,离心取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公园保留天然植物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影响植物保留和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时保留和优化植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为城市公园
<正>尿素症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患者死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在我国日益成熟,成功的肾移植患者康复后可以回归社会参加